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以為是更年期⋯婦人長期自律神經失調暈眩,中醫調理找回健康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12小時前 • 發布於 10小時前 • 周佩怡

一名 50 多歲女子因長期不明原因眩暈、頭痛及噁心嘔吐,雖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但 2 年間輾轉就診多科卻未能獲得有效治療,甚至多次進出急診,但在接受中醫調理 4 個月後,症狀大幅改善,重新恢復正常生活。醫師表示,此類虛脈可透過中藥調理、調整飲食與運動習慣,改善血液循環、代謝水分,但提醒運動須循序漸進,避免弄巧成拙。

該女子自兩年前起反覆出現眩暈,甚至一度暈倒造成腳踝扭傷,期間期間她懷疑是更年期或壓力大所致,先後至心臟內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經內科、婦產科、牙科等科別就診,多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僅獲建議減壓、規律睡眠。然而,症狀持續惡化,在 3 個月內四度因暈眩合併頭痛、嘔吐進入急診。

中醫觀點:脾胃虛弱致氣血不足

馬偕紀念醫院中醫婦科主任瞿瑞瑩指出,患者初診時氣血虛弱、步態不穩、聲音微弱、對話斷續,屬於典型「虛寒體質」,是由患者長期以生菜水果取代正餐所致,工作壓力大與缺乏運動再惡化血液循環。

瞿瑞瑩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此為「脾胃火力不足」,使食物無法轉化為氣血,水濕滯留上擾腦部,進而出現頭暈、疲倦與面色蒼白等症狀,因此治療以「溫陽健脾、利水化濕、活血通絡」為核心,藉由中藥調理,讓脾胃恢復消化與產生能量的功能,代謝體內多餘水分,改善血液循環。

生活習慣與復健並行

治療期間,患者配合飲食調整,避免生冷食物、增加蛋白質攝取,並養成泡腳習慣促進循環;體力恢復後逐步進行規律運動訓練,由坐姿腳踏車到滑步機。值得注意的是,過去鮮少出汗的她,隨著代謝改善不僅能正常排汗、暈眩消失,體重也因身體循環排水而下降 3 公斤。

馬偕紀念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麗如也提醒,患者大病初癒切勿躁進,應從緩和運動開始,建議「以有點喘但仍能說話」為最佳強度,例如以沙包裹在腳踝練習抬腳運動,或用坐式腳踏車練習肌力與增加心肺功能,訓練時間可以由 15 分鐘進而 20 分鐘、30 分鐘。另主運動前最好有 5-10 分鐘的暖身運動,主運動結束後再保留 10~15 分鐘的緩和和拉筋運動。若不想增加下肢關節負擔,水中運動、固定腳踏車及滑步機均為適合增強下肢與心肺功能的方式。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馬偕紀念醫院中醫婦科主任瞿瑞瑩
馬偕紀念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麗如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體重過重也會影響心理健康!中醫「電針」真的有助減重嗎?

Heho 健康(台灣)

COVID-19/國內首份本土兒童長新冠研究!最常見15種症狀

Heho 健康(台灣)

下床第一步好痛!瘋超慢跑每天 1 小時 醫:慎防足底筋膜炎

Heho 健康(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