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染色體】胎兒多出一個Y染色體 被指「惡魔基因」 十幾萬網友勸母流產 以免寶寶將來犯罪?

MamiDaily

更新於 08月01日13:32 • 發布於 08月03日01:17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懷孕時發現寶寶有染色體問題,媽媽會選擇終止懷孕嗎?內地一名懷孕25周的婦女,腹中胎兒基因異常,多了一個Y染色體,被診斷為「超雄綜合症」。十幾萬名網友勸孕婦把胎兒打掉,有人指這是「惡魔基因」,孩子出生後,由於基因缺陷可能導致性格暴躁、具攻擊行為。孕婦進退兩難,雖然有專家指毋須墮胎,但最終挽回不了悲劇。

胎兒有基因問題,媽媽如何是好?

Photo from MamiDaily

胎兒患有「超雄綜合症」

綜合內媒報道,內地四川一名懷孕25周的婦女,在七月中上網發文求助,她在羊水穿刺檢查時,證實胎兒染色體異常。人體內具有23對染色體,男嬰在正常22對常染色體和一對性染色體的基礎上,多出了一個Y染色體,診斷為「超雄綜合症」(supermale syndrome)。該症又稱為「47XYY綜合症」,是一種性染色體變異性疾病,在男嬰中的發生率為1:900。

超雄綜合症(XYY syndrome)是一種性染色體異常,患者的性染色體組合為XYY

Photo from MamiDaily

十多萬網民勸放棄胎兒

這名媽媽為孩子的染色體問題憂心不已,但最意想不到的,是超過18萬名網民留言,勸她把胎兒打掉。原因是有人將「超雄綜合症」稱為「惡魔基因」、「犯罪基因」,擁有這基因缺陷的孩子不宜生下來。

據知1965年,美國遺傳學家雅各布什對197名男性罪犯研究時發現,這些人中有6.1%的人染色體異常,其中3.6%的人比正常男性多出了一個Y染色體。在普通人群中XYY染色體的出現率僅為1%,但在監獄中的男性罪犯的XYY染色體檢出率卻高達20%。後來歐洲的另一些學者做了同樣的研究,提出了相同的看法,並得出了一個假說,XYY基因是一個壞基因,即「犯罪基因」。患者外觀與一般男生並無明顯差異,部分患者牙齒和耳朵較大、寬額頭,身材高大,容易有行為異常和輕度智力障礙。性格多動和較衝動,比正常人更容易焦慮、抑鬱、孤僻、暴躁。

有網民指:「超雄的犯罪率很高,很多罪犯基本是超雄綜合症」、「生下來就相當於在所有人身邊安一個定時炸彈」、「別讓孩子一出生就給自己人生埋下陰影啊」。

患者可能性格多動和較衝動,比正常人更容易焦慮、抑鬱、孤僻、暴躁

Photo from MamiDaily

暫時沒證據證實是「犯罪基因」

不久後,媽媽再次上網回應,指糾結了1個月後,在結合自身普通家庭的情況、考慮到孩子出生後的種種不確定因素,決定簽訂終止妊娠書。同時,她也希望各位網友積點口德,不要再妖魔化超雄綜合症,她說:「失去孩子是一件很心痛的事」。

有不少專家卻認為,媽媽毋須墮胎,暫時沒證據顯示「超雄綜合症」是「犯罪基因」,如上述的外國研究存在着各種問題,例如研究樣本太少,在統計學和方法論上存在很大的缺陷,這種理論重視了暴力犯罪的行為,沒有將遺傳和環境兩者相結合。現在的研究結論,是「超雄綜合症」患者和普通人的犯罪概率相近,性格等方面也和普通人沒什麼區別。雖然部份孩子因雄激素過高導致一些過激行為,只要後天好好教導,培養他們的意識控制能力,能夠做到自控,並不會構成影響。有醫生表示:「擁有這種基因的孩子不是天生的壞孩子。」

網民指還沒發生的事,怎可先判罪?寶寶太無辜

Photo from MamiDaily

未能阻止悲劇

可惜的是,孕婦最終把胎兒打掉,在網上稱已平安做完終止妊娠手術,「我今天好多了,可以下床了,但還是有點痛」,很快便可以出院,她同時祝願「所有即將備孕或已經懷孕的媽媽,產檢一路綠燈」。

對於這宗悲劇,網民指:「小孩很可憐,都25週了,生下來是會呼吸、會動的」、「好心酸」、「無知害死人」、「還沒發生的事,怎可先判罪」。另一方面,有人表示理解媽媽的做法,「我覺得選擇放棄也沒錯啦!如果家境無法供給教育問題,這樣的孩子確實高機率變成負面影響⋯⋯綜合下來即使無奈,但也不是錯的選擇」。

Text:Mami Editorial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曱甴怕什麼?】蟑螂最怕5種氣味!6招消滅小強方法!

MamiDaily

【人生勝利組】出身高學歷家庭等於人生贏家?  網民見解大不同「識讀書唔一定識做父母」?

MamiDaily

【海底椰湯水】除燥清熱、止咳潤肺、增免疫力 6款海底椰湯水食譜推介!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