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吃核桃能提升記憶力?當心「時差效應」,堅果怎麼選最健康?
吃核桃變聰明,可能沒你想得那麼簡單。最新實驗發現,核桃雖然能提升反應力與專注力,但對記憶力卻有不同結果。在眾多堅果中,哪一款才是高效補腦首選?
早餐來點核桃,真的能讓大腦「開機」更順暢嗎?發表於國際期刊《食物與功能(Food & Function)》的最新研究發現,早餐吃核桃的確能提升反應速度與注意力,但在增進記憶力上卻有意外發現。
早上吃核桃有助改善記憶力,效果在這時間後大幅提升
英國雷丁大學招募了32名年齡介於18~30歲的健康年輕人,進行一項探討早餐與認知表現之間關係的實驗,參與者分2次造訪實驗室,時間間隔1週,並以隨機順序食用2種不同早餐。
其中一種是「核桃早餐」:將50克壓碎的核桃混合到麥片與優格中;另一種則是「對照早餐」,用奶油取代核桃。2種餐點的熱量及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主要營養素一致,最大差異在於,核桃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與植物化合物「多酚」,這些成分已知對大腦健康有益。
早餐後,研究人員分別在餐後2、4與6小時進行認知測試,內容涵蓋記憶回想、執行功能(例如專注力、決策力、衝動控制)以及情緒評估。同時,他們也透過腦電圖(EEG)監測大腦活動,並採集血液樣本,以分析生化反應。
結果發現,核桃早餐在「執行功能」測驗中的表現,顯著優於對照組,且這項優勢持續一整天。但更引人矚目的,是記憶力表現呈現出一條「反轉曲線」:餐後2小時,核桃早餐組在詞彙學習測驗中的成績,竟低於對照組;然而,到了6小時後,記憶力顯著提升,反而超越對照組,顯示核桃對記憶的促進需要時間發酵。
換句話說,對於當天下午有高強度腦力任務的人來說,早餐吃1把核桃,或許能提供強大助力,但若是在早餐後,馬上就要達到最佳腦力狀態,可能會面臨效果不如預期的情況。
健腦、抗發炎、調節血壓,該選哪種堅果?
吃核桃補腦,腦電圖數據提供了進一步線索。研究人員觀察到,核桃組在與注意力與記憶處理相關的大腦區域有明顯的活化反應,顯示其神經活動更為活躍。此外,血液分析也發現,早餐吃核桃,會使血糖稍微上升,脂肪酸濃度則下降。
研究團隊推測,吃核桃可能促進葡萄糖進入大腦,為需要大量腦力者,提供更有效率的能量來源,進而提升認知功能。
不過,核桃也不是全然無缺點。有參與者反映,在食用核桃早餐後,情緒略有下降,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適口性有關,簡單來說,有些人可能單純「不喜歡核桃的味道」。
這項研究也再次印證過去對堅果益處的觀察。例如,護理健康研究曾指出,每週食用5份以上堅果的年長女性,在認知測驗中的表現優於不吃堅果的人。研究者普遍認為,核桃獨特的營養成分,包括Omega3脂肪酸、蛋白質化合物和多酚等植物化學物質,對維持大腦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對此,功能醫學營養師呂美寶分析,核桃屬於原型食物,含有膳食纖維,消化速度相對較慢,能量釋放較為延遲,因此早餐後初期,大腦可能還未獲得足夠能量應付記憶任務。她建議,可以搭配一些能較快釋放能量的食材,例如適量水果,以利血糖快速補充。
呂美寶也分享個人經驗,自己平常多在早上吃堅果,幫助穩定情緒與工作狀態,「但如果晚上還要加班,我也會再吃些堅果配優格,讓晚上的腦力不打折。」
至於堅果該怎麼選?她推薦3種營養密度高的品項:
1. 核桃:含最多維生素E,有助於抗發炎與自由基清除。
2. 杏仁:富含Omega9脂肪酸與維生素E,有助於調節血壓。
3. 榛果:則同樣具有豐富油酸與抗氧化成分,是穩定情緒與保護心血管的好選擇。
(本文諮詢專家:功能醫學營養師呂美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