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帶狀皰疹發病「痛不欲生」,醫:疫苗接種是最佳保護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好發於中高齡族群的帶狀皰疹(皮蛇)個案隨之增加,除了急性期不適外,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皰疹後神經痛更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醫師表示,現行藥物對神經痛的預防、止痛效果有限,最好還是透過接種疫苗預防帶狀皰疹發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皮膚科主任許志恭表示,帶狀皰疹與水痘源自同一病毒,透過飛沫、體液等途徑傳染,平時潛伏於民眾體內,當免疫力下降時便可能復發,發病前 2-3 天倒水泡結痂前傳染力較強。
據統計,國人一生中發生帶狀皰疹的機率為 32.2%,意即約每 3 人就有 1 人終期一生會罹患,尤其長輩與免疫力低下者為發病高危險群,60 歲發生率為每千人 6-8 人,80 歲每千人 8-12 人,診間求診人數隨步入超高齡社會而增加。
許志恭指出,抗病毒藥物雖可控制急性皮疹發展,但難預防神經痛,止痛藥效也作用不大,故應從預防下手,包括未得過水痘或未接種過水痘疫苗的嬰兒或孕婦,應避免接觸患者。另建議高危險群利用各地衛生局補助或自費接種疫苗,即使曾接種或發病過,仍可再接種防止復發。
目前市面上有 2 種帶狀疫苗皰疹,依疾管署自費建議如下:
- 活性減毒疫苗:50 歲 (含) 以上成人,不論之前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建議接種 1 劑活性減毒帶狀疱疹疫苗,以預防帶狀疱疹及相關併發症。
- 非活性基因重組次單元疫苗:50 歲以上成人、18 歲以上免疫不全或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論之前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建議接種 2 劑非活性基因重組蛋白帶狀疱疹疫苗,2 劑間隔 2-6 個月,以預防帶狀疱疹及相關併發症。
許志恭補充,活性減毒疫苗價格較低,但不用於免疫功能低下者,且 5 年後保護力明顯下降,美國已於 20202 年停止使用。非活性基因重組次單元疫苗於 2021 年台灣核准上市,採用佐劑系統 AS01,能誘發強而持久的免疫反應,11 年後預防效力仍有 87.7%;民眾須完整接種兩劑,以分別建立基礎保護力、強化免疫反應。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醫院皮膚科主任許志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