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32歲上班族健檢驚見糖尿病前期!靠「一個方法」逆轉血糖、重回健康線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0月01日01:30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
當數據透明且即時,改變就不再只是憑感覺或短暫的意志力,而是有根據、有方向的長期行動。

健檢數字亮紅燈,你可能也在「隱形高血糖」名單中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身為第一線的臨床醫師,我經常遇到像李先生(化名)這樣的年輕糖友——年僅 32 歲,外表看來健康有活力,卻在一次例行健檢中收到令人意外的結果:空腹血糖與糖化血色素(HbA1c)雙雙超標,落入糖尿病前期。

當我告訴他這代表未來發展為糖尿病及慢性病的風險大幅提升時,他一臉錯愕地說:「我平常也沒有吃很多甜食啊!」但深入詢問生活作息後才發現,他和許多上班族一樣,三餐不定、外食比例高,壓力大時就靠手搖飲或甜點紓壓,加上缺乏規律運動,血糖早已在日積月累中悄悄失控。更大的問題是,他完全不清楚血糖失控的關鍵時刻在哪裡,這正是血糖監測的重要性所在。

然而,傳統指尖血糖測量一天只能測幾次,雖然能抓到當下數值,但無法呈現一天血糖變化的全貌。這意味著餐後短時間內的飆高、夜間血糖下滑,或因壓力、睡眠不足引起的異常波動,都可能被忽略。這些「隱形波動」長期下來會對血管造成傷害,是糖尿病併發症的隱形推手。

貼在手臂上的小幫手,讓血糖曲線「現形」

為了幫他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血糖狀態,我建議他嘗試使用連續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這是一種貼在手臂後側的小型感測器,能 24 小時持續監測體內組織間液的葡萄糖濃度,並每隔數分鐘自動記錄數據,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即時顯示完整的血糖曲線。

起初,他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幾天後就迫不及待跟我分享自己觀察到的結果。他透過CGM追蹤每天的血糖變化,發現原本認為健康的燕麥奶,其實會讓血糖飆升得又快又高;那碗看似平常的牛肉麵,則可能使他整晚血糖都維持在偏高的區間。

他說:「以前都靠感覺在吃,現在看到數據,才知道有些食物的影響超出想像。」有了更清楚的血糖曲線當參考,他也開始主動調整自己的飲食與作息。像是飯後一定會站起來走動 10 到 15 分鐘;飲料改成無糖或減少飲用次數;餐點更注重蛋白質、蔬菜與全穀類的均衡搭配;每週三固定安排運動課程。這些改變雖然看似微小,但因為在圖表中能立刻看到數據回饋,讓他更有動力持續執行。

數據化自我管理,讓改變更有方向感

幾個月後的回診,他的生活習慣已有明顯改善,血糖控制較以往穩定,HbA1c 數值也逐步朝理想範圍前進。這不只是數字上的改善,更代表他在生活方式上的持續轉變。我告訴他:「穩定的血糖曲線,不是偶然的好運,而是你每天累積正確行動的結果。」

對我而言,CGM 不只是監測工具,更是一面「健康鏡子」,讓糖友看見身體真實的反應,幫助他們與自己的健康展開對話。當數據透明且即時,改變就不再只是憑感覺或短暫的意志力,而是有根據、有方向的長期行動。

如今的李先生,雖然依舊忙碌於工作與家庭,但已經學會如何主動掌握血糖的變化。他偶爾會把經驗分享給親友,鼓勵大家不要等到血糖嚴重失控才開始關心,而是及早利用科技工具,配合健康生活方式,走在更穩、更長遠的健康之路上。

結語:血糖穩定,健康更靠近

血糖管理是一條漫長的旅程,但科技的進步,讓我們有機會更早發現問題、更快做出正確調整。根據 CGM 提供的即時數據,能幫助糖友擺脫「猜」的生活模式,改為依據科學證據做出選擇。當你看得見,就更能改變,健康也會更靠近。

查看原始文章

血糖變化不只與飲食有關!醫提醒:壓力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台灣健康醫療網

別讓低血糖偷襲你!用CGM看見血糖暗潮,即時因應!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