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時尚

足浴好處!中醫師講解泡腳功效!天天泡腳好處改善腸胃消化功能!

ELLE HK

發布於 10月29日03:32 • ELLE.com.hk
▲ ELLE.com.hk

足浴好處/泡腳功效!每天都可以泡腳嗎?泡腳一天能泡幾次?泡腳要泡到小腿嗎?泡腳一次要泡多久?「足浴」是近年不少女明星的保養習慣,被喻為有效去水腫、美顏和養生功效。但其實足浴也十分講究,不論容器、水温或水位等都要注意,所以今次邀請了香港註冊中醫師 - 張家穎 Karen Cheung,為大家講解足浴5大好處、泡腳該放甚麼、最佳泡腳時間等分享,讓大家更了解這個深受女性歡迎的美容秘訣。

▲ ELLE.com.hk

足浴好處及功效:加速新陳代謝

足浴時會令下肢血管擴張,從而增加血流,能促進氣血運行,加速新陳代謝同時,又能紓緩肌肉疲勞。

▲ ELLE.com.hk

足浴好處及功效:調節內分泌

足部及小腿附近是眾多保健穴位的聚集之處,足浴能刺激這些區域,透過經絡系統來疏通臟腑氣血,以及調節內分泌。

▲ ELLE.com.hk

足浴好處及功效:達至外治作用

另外張醫師指出,如果在足浴中再加入合適的藥材泡腳,藥物透過皮膚吸收,還可達到外治的作用。

▲ ELLE.com.hk

足浴好處及功效:改善腸胃消化功能

足浴時熱力使心跳及血流加快,可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加上配合按摩足三里穴位,更可改善腸胃消化功能,令脂肪及水濕較不容易積聚。

▲ ELLE.com.hk

足浴好處及功效:減輕水腫

若水温恰當能令額頭及後背微微發汗,可以幫助身體祛除多餘水濕,達致減輕水腫的效果,但張醫師提醒大家,足浴時不可發汗太過或汗後吹風,會容易着涼。

▲ ELLE.com.hk

每天也能進行足浴?

張醫師建議一般人每日都可進行足浴,但無需過於頻繁,最多一天一次就可以,每次可以浸10 - 30分鐘。於夜晩睡前30分鐘至1小時足浴,有助放鬆肌肉、安神助眠。

▲ ELLE.com.hk

避免這兩個時段足浴!

首先避免餐後1小時內足浴,因熱水會令下肢血管擴張,從而血流增多和增快,而供應於消化器官的血量便會相對減少,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其次避免空腹足浴,由於空腹時人體血糖較低,體虛人士在這個時候時足浴,會容易產生頭暈徵狀。

▲ ELLE.com.hk

每個人都適合足浴?

張醫師指出大部份人士皆可足浴,但由於足浴時會令心跳加快,所以患嚴重心血管疾病人士進行足浴可有風險。而嚴重皮膚病患者、足腿部有損傷未癒合時不應該足浴,以防產生感染。

▲ ELLE.com.hk

另外,嚴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神經末梢功能失常,難以感覺高温,如有不慎可導致燙傷,所以足浴時應使用温度計準確量度,將水温控制在體温左右。

▲ ELLE.com.hk

避免利用金屬容器足浴

足浴時避免利用金屬容器,因散熱過快,難以保持足浴温度,而且如果在熱水中加入中藥材,亦較容易產生化學反應,從而釋出有害物質。所以張醫師建議,利用木、陶瓷或膠為足浴容器材質,效果會更佳,而足浴機更可達至保温效果,能維持熱力。

▲ ELLE.com.hk

水温控制在38°C - 42°C

張醫師建議,足浴時水温可控制在38°C-42°C,水位於腳踝以上至小腿,效果會更佳。因為水温過高會較易損害皮脂膜,令皮膚變得乾燥,同時亦容易造成頭暈或心臟負擔。如果擔心皮膚乾燥,可以在足浴後擦乾雙腳,塗上滋潤乳液,防止皮膚角質層的水份流失。

▲ ELLE.com.hk

足浴時可加添生薑、艾葉及粗鹽

張醫師建議手腳冰冷、體質虛寒的人士,可用適量生薑或艾葉加入水中煲滾,略變涼後,混入熱水中泡腳,有效增強温經散寒的功效。

▲ ELLE.com.hk

而平時常熬夜、頭痛、容易口乾咽喉痛、生口瘡的人,大多數都是虛熱上浮的情況,所以可以在足浴中混入少量粗鹽,有降虛火的作用。

▲ ELLE.com.hk

香港註冊中醫師 張家穎 Karen Cheung

https://karencheungtcm.com/

**Follow us on:

查看原始文章

蔓越莓功效女性|營養師講解蔓越莓功效副作用!改善私密處問題女性恩物

ELLE HK

【開心果功效】過量會導致肥胖?營養師斥解開心果6大好處!了解開心果營養價值!

ELLE HK

骨膠原湯水!補骨膠原蛋白作用是什麼?中醫師推薦5款骨膠原食物及骨膠原流失原因!

ELLE HK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