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跌倒】孩子跌倒應扶起還是假裝沒看到?爸爸選擇「旁觀」竟獲網民力撐
不少新手爸媽在帶小孩的時候,最怕的就是他們跌倒受傷,恨不得時時刻刻都守在旁邊。但有一位爸爸卻在Reddit上分享了截然不同的育兒方式:當他看到孩子跌倒的時候,他選擇放手,讓兒子在安全範圍內自己跌、自己摔,靠自己從經驗中成長。這個做法引起了網民的共鳴,紛紛對這個做法表示支持。
Photo from MamiDaily
這位爸爸目前是全職在家照顧14個月大的兒子。他觀察到,無論是祖父母還是公園裡的其他家長,只要孩子稍微跌了一下、絆了一下,就會立刻衝上前去查看。他則比較傾向讓孩子先自己反應,如果不是嚴重的傷,便不急著介入。他也坦承,或許自己這樣的做法有點「放養」,但他更關心的是:其他家長在哪個時候才會選擇介入?界線到底在哪裡?
小跌小撞其實是一種學習
不少網民對這位爸爸的做法表示認同。有家長說得很直接:「只要不會骨折或嚴重受傷,就讓他們跌吧。」還有人指出,跌倒本身就是因果關係的學習,孩子會從這些經驗中累積判斷能力。
有位爸爸分享自己在海邊放手讓孩子接觸浪花的經驗。當孩子們一連被浪拍倒幾次後,就自然學會如何站穩、也對海浪產生適度的敬畏。他笑說:「跌倒反而讓他們對環境更有認識,還培養了自我保護的本能。」
Photo from MamiDaily
觀察孩子的反應後再行動
其中一位媽媽分享自己的做法:「兒子從沙發跌到地毯?讓他跌。從攀爬架掉下來?我會接住他。下樓梯滑倒?讓他滑。但只要他真的會受傷,我一定會出手。」她強調,最重要的是大人的反應。如果是小跌撞,她會完全不反應;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她就會輕輕問句「你還好嗎?」並觀察孩子的反應。她認為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學會分辨什麼是真正的痛、什麼只是嚇到。
這些家長一致認為,只要確保孩子不會有骨折、腦震盪等嚴重風險,小跌小撞反而能幫助孩子摸索自己的極限,也能讓他們培養自我保護和判斷的能力。
Photo from MamiDaily
大人的反應也在教孩子怎麼面對跌倒
還有一點也值得家長注意:你的反應,會成為孩子的參考。有家長說,他發現只要自己保持冷靜,孩子就不會亂哭亂叫;反之,如果一跌倒就有人驚呼、跑過去安撫,孩子反而更容易被嚇哭。
這位選擇放手的爸爸也認同這點:「讓孩子跌倒的同時,也讓我自己更有信心。當我發現他其實能承受很多,我也更能放心地讓他去探索。」
育兒從來沒有標準答案,但這些經驗或許能讓正在猶豫要不要「扶一把」的爸媽們,找到屬於自己和孩子的平衡點。
Photo from MamiDaily
延伸閲讀:
【孩子哭鬧】仔女情緒起伏大好苦惱?適當應對助發揮天賦 介入處理要緊記7部曲
延伸閲讀:
【高EQ孩子】孩子比同齡人成熟 體貼細心又會照顧人? 心理學家警告:高EQ反成孩子成長壓力來源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Red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