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大坑西邨|重建不重見 103 歲母被逼送老人院 近月離世 孝順女:絕對係遺憾

集誌社

發布於 02月12日10:35

昔日燈火通明的大坑西邨,現被棚架與帆布圍封,重建巨輪下,僅餘 13 戶留守。另外 1,000 多戶各散東西,他們有人離世、有人與至親分離。《集誌社》追蹤一群街坊去向如何?

可還記得,七旬的照顧者羅太 Ann,照顧 103 歲的媽媽,居家安老是兩母女的心願?重建逼遷,Ann 因年紀大,無業主願放租,「問我會否考慮一次過付一年租」,孝順女被逼妥協,讓百歲媽媽入住老人院,直至最近慈母帶著遺憾離世。

七旬老住戶侯先生,亦因年紀大,搵樓「十連敗」,後來入住過渡性房屋,一年搬兩次,近月病逝,未能見證重建。前關注組主席歐陽潔珍,同樣一年搬兩次,更恐要再搬兩次。歐陽批評,平民屋宇未全面考慮街坊處境,無妥善安置,街坊的生活難題逐一應驗。

媽媽要入老人院,未能在大坑西邨終老,七旬女兒 Ann說:「絕對係(遺憾),這不用懷疑……她不喜歡去老人院。」

臨近年尾,大坑西邨有兩場喪禮,道別兩位老街坊,一位是住在大坑西邨 60 年, 103 歲的黃玉音(Ann 媽)。

追思會上,女兒 Ann 和家人製作了一本記念冊,記述媽媽一生--經歷戰亂飢荒飄泊,從內地來港,邂逅丈夫、誕下兒女,終覓得安定生活。Ann 翻開相冊,有些舊照的背景,是她們住了一甲子的大坑西邨。

盼於大坑西安老

「初初搬來很開心,他們最開心是,一來到,就有自己的廁所和廚房。」對於曾飄泊不定的媽媽來說,大坑西是個安樂窩,也想這是終點站。「媽媽說『住幾耐我都住』,她甚至講到,就算喺度死都 ok。」Ann 說。

然而,媽媽在人生最後階段,因重建要搬出,未能於大坑西邨終老。

2023 年 7 月,我們訪問了當時 72 歲的羅太, 1965 年跟家人搬到大坑西邨民強樓六樓,後來嫁給住樓下的街坊。訪問時,羅太每日走上走落,照顧當時 102 歲的媽媽。「能夠照顧媽媽是一種福氣…」羅太堅持,遷出也會跟媽媽同住。(資料圖片)
今天,Ann成為「畢業」照顧者,她仍相信:「我不覺得照顧媽媽辛苦,可以照顧是我的福氣。」

73 歲女照顧 103 歲母

Ann 媽晚年患病,須插胃喉,長期臥床,亦無法說話。在大坑西時,媽媽住在民強樓六樓,Ann 嫁給樓下的丈夫,夫妻同住。 73 歲的 Ann 是照顧者,每日走上走落看顧媽媽。

留灰銀短髮、戴眼鏡的 Ann,說話輕柔斯文,身形單薄,難以想像,她照顧媽媽時,純熟有力。她每日將媽媽從床搬上輪椅,帶到騎樓廁所,替她洗澡;為媽媽按摩、做伸展運動、餵奶掃風,用聽筒聽有否「落格」。日復日照顧,持續了數年。

視照顧為福氣

常有人問 Ann,為何不送媽媽到老人院?2023 年 7 月,Ann 對記者說:「能照顧媽媽,是一種福氣。」現在,她成為「畢業」照顧者,仍相信此說法:「我不覺得照顧媽媽辛苦,可以照顧是我的福氣。」

Ann 難忘跟媽媽相處的時光。

難忘節儉母親疼愛

「沒想報答兩字,跟媽媽的感情是一點一滴累積,我一定不會一二三就放她到老人院。」

媽媽疼愛兒女,凡事為人設想,Ann 難忘,自己剛投身社會要交家用,媽媽總叫女兒先照顧自己。 Ann 跟媽媽提起,原來上班族的手袋很昂貴。節儉的媽媽記住了這句「閒話」,生日時給她一封利是,叫她去買手袋。「而我在百貨公司買了個 200 多元的手袋給她,她已珍而重之,很開心,叫我別浪費錢……」

媽媽曾透露,希望晚年能跟家人一起,不想入老人院。Ann 也記住媽媽的心願,就算要勞碌照顧,仍堅持在家安老的約定。

不過,去年初平民屋宇展開重建,向租戶發租金津貼,要求他們自行搵樓遷出,未安置單位,搵樓過程,讓母女心願破碎。

Ann 搬入美孚新邨 400 多呎的新居。

被要求付一年租、叫後生簽約

Ann 原打算繼續母親同住,但即使有每月萬餘租金津貼,仍處處碰壁。「有地產經紀問我,會不會考慮一次過付一年租金?又曾問我可不可以找一位後生來簽租約。我問點解,但他們不會說,意思是,他們覺得連我都年紀大,雖然我沒有這樣看自己,如果我帶著媽媽搬就更難。」

久久未能安頓,至去年三月,貼近傳聞的遷出「死線」,Ann 只好「妥協」,安排母親入住長沙灣的老人院,而她則租住美孚新邨,以便到老人院照顧。這大半年,Ann 每周到老人院四次,每次留半晝,陪伴媽媽,替她伸展和餵食。

Ann 原打算冬至接媽媽回家團聚,去年 12 月初卻傳來噩耗。媽媽氣喘,從院舍送入急症室,兩日後,她接到電話,醫生說媽媽「心跳變慢」,她慌亂的跑到病房,捉著媽媽的手,那時已摸不到脈搏,媽媽手指也變硬和變色。

小櫃上擺放媽媽的相片,相片旁邊,是 Ann 特意買回來的年花,包括媽媽喜愛的劍蘭,伴著笑得燦爛的母親。

「只差九個月」 無法在家安老成遺憾

3 月搬出, 12 月離世,「只差九個月」。Ann 有想過,要不是重建,媽媽就可以一直留在家。「絕對係(遺憾),這不用懷疑……她不喜歡去老人院。」Ann 感慨。

在美孚新邨 400 多呎的新居,她在客廳小櫃,擺放媽媽的相片。相片旁邊,是 Ann 特意買回來的年花,包括媽媽喜愛的劍蘭,由鮮花和年桔伴著笑得燦爛的母親。

家裡大部分傢俬,都是從大坑西邨搬來。有兩幅由入邨寫生人士送的大坑西邨畫像,她原打算掛在牆上,一開門便看到,只因不穩才卸下。

大坑西邨與媽媽,她都珍惜, 慨嘆不如往昔。她說,今年過年特別冷清,總提不起勁準備,甚至沒特別封利是,「因為以往不獨為自己,還有媽媽家的事情,如年花、款待親友的糖果、食物、利是、團年、開年飯和拜年等,以往都是我一手包辦。」

以前就算不出外拜年,相熟的大坑西街坊都容易聚頭,「串下門,行下花市,下午茶總是易於召集,如今,要擇日約,實在不容易。」

有兩幅由入邨寫生人士送的大坑西邨畫像,Ann 原打算掛在牆上,一開門便看到,只因不穩才卸下。

質疑「平屋只顧重建,不理街坊處境」

在 2023 年 7 月,Ann 接受《集誌社》訪問,已預料即使拿到租金津貼,亦難替媽媽找到合適的無障礙租盤,希望獲得單位安置。Ann 認為,媽媽帶遺憾終老,街坊亦四散,面對各種難處,可見安置方案不妥善。

歷搵樓十連敗 候先生離世

除了 Ann 的母親,年逾 70 歲的侯先生,去年 12 月,也因病離世。前年,侯先生曾向記者嘆,重建遷出後,如要再次搬遷將甚艱難,「對老人家來說,搬兩次『好甘』,我哋唔係揹著背囊就行得。」

結果,他的預言「應驗」,一年搬了兩次。《集誌社》去年報道,一群大坑西長者控訴難覓租盤,侯先生在 2023 年到 2024 年,曾十次到地產舖找租盤,全數失敗,業主因他的年紀而拒租;就算叫女兒租,也有業主因她有老父而拒租,「簡單來說,就是不租給我」。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前主席歐陽潔珍透露,侯先生兩患新冠肺炎,身體變弱,他遭遇搵樓十連敗後,搬進江夏圍過渡性房屋,約兩個月後獲得恩恤安置,搬到長沙灣的公屋,「叫個重病的人勞力勞心搬兩次。即使是我們,短時間搬兩次都辛苦。」侯先生去年底病逝,未能見證重建完成的大坑邨。

2023 年至 2024 年,我們採訪過「揾樓十年敗」的侯先生,他期後一年內兩度搬揾,獲恩恤安置搬進公屋不久後,在去年底病逝。

至少七位街坊離世

逾半世紀歷史的大坑西邨,原住了不少長者,歐陽潔珍感嘆,這一年來,已聽見至少七至八位街坊離世,教她傷感和唏噓。

歐陽同樣一年搬了兩次,去年三月搬到營盤街的私樓,200 餘呎月租 10,500 元,扣除平民屋宇提供的 10,000 元租金津貼,還要另外補貼,於是她要到洗衣店做兼職。

今年一月,她搬到紅磡的過渡性房屋,170 呎、月租 2,700 元。單位越搬越細,一張碌架床,佔據單位近半位置。不夠空間煮食,她扔棄了廚具。上格床擺放八個膠箱,放滿冬天衣服手袋,三箱是以前關注組的文件,「會址都沒有了,那就先放這裡」。關注組昔日的會址也是位於大坑西邨,單位已被收回。

「搬兩次已很累,你看搬這麼多東西,就算叫搬屋公司,都要執好一箱箱。電視機又唔識搞,我也不夠力搬上這裡。」過渡性房屋租期為兩年,若屆時不獲續租,恐要再搬,到重建完成再回遷,即總共要搬四次。她不打算拆開膠箱,一來沒有空間放置,二來怕很快又要再搬,「求其𠵱家有衫著就算,等第日成箱搬走。」

上格床擺放八個膠箱,三箱是以前關注組的文件,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前主席歐陽潔珍說:「會址都沒有了,那就先放這裡」。

離開大坑西後感覺無家

住在大坑西邨 40 多年,做了超過 20 年關注組主席,她仍懷念,每日落樓下跟街坊打招呼、開街站;搞一天本地遊,伙街坊去慈山寺、參觀博物館;時間銀行、生活圈和社交圈子等,都是在深水埗和石硤尾,至今她仍每星期回大坑東三、四次。轉變對她來說並不容易,就算現在參加鄰舍活動,感覺也不一樣。

搬進「新居」,但彷如過客,她坦言,現在是沒有「家」,「這裡不算是家,所以我不會拆行李,看看住得幾耐,搬回去才拆。如果是家,我不會買碌架床,我會買有櫃桶的床……唔當係一個家。」她擔心,七、八十歲的老街坊,會更難適應新環境。

Ann 亦有同感。她曾送媽媽一個便廁(commode)放床邊,為免夜晚上廁所經過騎樓會著涼。後來媽媽跌倒,起床的方向轉變,她把便廁移向另一邊,豈料重新適應,原來是個考驗。「老人家有時熄咗燈都識得摸,因為摸慣地方,突然幫她轉個位、轉張櫈,她一起床,半夜不知道,便會撞倒跌倒。」

離開大坑西邨,搬進過渡性房屋,歐陽潔玲坦言,現在是沒有「家」,「這裡不算是家,所以我不會拆行李。」

冀公眾支持留守者

除了遷出戶面對問題,大坑西邨內仍有 13 戶未遷出,在地盤圍堵下留守。歐陽嘆道,因每個家庭的環境與情況不同,遺憾未有一同堅守,如今只望公眾繼續關注和支持留守者,認為他們是不惜有破產風險,仍堅持初心,爭取妥善安置。

這個新年,歐陽還是相約了大坑西邨的街坊飲茶。她說,每次經過大坑西邨,都碰到街坊,大家都想回來看看舊居變化。她每想起大坑西邨,總覺傷感,「臨過年,Ann 媽同侯生都不在了……我知有些老人家,對新環境都不適應。」她的新年願望,是希望街坊都身體健康,盼日後回大坑西重聚。

Ann 偶爾接待客人時,偶爾一起唱歌,她最喜歡杜麗莎的《仍然記得嗰一次》,歌詞談到回憶,「一早都知難共你一生相廝 但係舊事總會日日記起」。
收樓陷入膠著,會否影響重建進度?平民屋宇只表示,會不斷評估對整個重建計劃的影響。

集誌社檔案|五年完成重建? 平屋改口:不斷評估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前主席歐陽潔珍關注,五年後若重建未如期落成,街坊未能回遷,將面對額外的租金開支,超出原本租金津貼的預算。

平民屋宇過去曾多次表示,有信心能五年內完成重建工程。《集誌社》上月再向平民屋宇查詢,預計能否如期五年完成重建,平民屋宇的回應出現「變調」,沒有再提及可否如期完成。

平民屋宇指,由於是次收回「違約佔用」單位所需時間,遠較其他同類個案長,平民屋宇會不斷評估對整個重建計劃的影響,並研究不同方案,務求將對回遷租戶的影響降到最低,以及盡早提供 2,000 個「港人首次置業」單位。

如重建未能如期於五年完成,回遷租戶會否獲額外的租金津貼?平民屋宇亦無直接回應,只稱「平民屋宇將根據不同情況,按『以人為本』精神,以合理及靈活處理方式安排,處理重建工程受到不能預測的因素延誤。」

有街坊於等候回遷期間離世,亦有人已獲派公屋。「700 多戶回遷,五年後搬得返去有幾多?我估計,400 戶左右。即一半左右。」歐陽表示質疑,平民屋宇將如何處理餘下的單位,會否用以圖利。

平民屋宇表示,在重建後,當預留足夠單位予所有合回遷資格的住戶回遷,剩餘單位仍為資助房屋。《集誌社》查詢,誰人可申請這些「資助房屋」、租金水平為何,平民屋宇指會參考房委會及房協的資助房屋,並適時公布有關具體安排。

歡迎追蹤以下平台,即時接收《集誌社》最新資訊,及付費訂閱支持!

【付費訂閱《集誌社》】
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訂閱《集誌社》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hecollectivehk

【Like 《集誌社》IG】
https://www.instagram.com/the_collectivehk/

查看原始文章

大坑西邨1|九旬長者的徬徨 他們需要怎樣的重建政策? - 集誌社

集誌社

大坑西邨 2|平房「原居者」爭「一屋換一屋」 - 集誌社

集誌社

大坑西邨|搬遷死線已過 七戶留守邨民開「慶祝會」要求妥善安置 - 集誌社

集誌社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20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最新內容

河北暴雨災情持續 興隆縣8死18人失蹤 多村通訊一度中斷

國際 on LINE

飼主未及時察覺 開車拖行愛犬致重傷

on.cc 東網

佐敦男子遇劫受傷 警方追緝2名男疑犯

商台新聞

懷疑與家人爭執 男子跳高鐵月台獲救

on.cc 東網

葵涌工廈女子燒炭 昏迷送院

on.cc 東網

澳門君怡賭場提早停運 博監局人員在場監察

商台新聞

哀牢山考察發現 極罕見「冥界之花」

on.cc 東網

特朗普指美中相信會有公平協議 貝森特指中方操之過急

商台新聞

銀行擅自扣存款還債 擔保人不滿興訟

on.cc 東網

油麻地中年漢梯間遇襲失手機頸鍊現金 追緝兩男子

on.cc 東網

港人在日逾50旅團 逾千客均安全

on.cc 東網

《東方日報》今日要聞

on.cc 東網

東方日報A1:俄8.8級巨震34死 環太海嘯四起 日200萬人撤離

on.cc 東網

俄空難身亡中國公民身份確認 華總領館聯絡親屬

on.cc 東網

天文台:短期內廣泛地區或受大雨影響

商台新聞

天文台:未來一兩小時本港雨勢較大

商台新聞

兄弟專偷電纜線 兩個月犯12案終落網

on.cc 東網

廣泛地區可能受大雨影響 今早多處錄得超過10毫米雨量

on.cc 東網

屯門新墟12歲女童陳繼芯失蹤11小時尋回 並無受傷

on.cc 東網

佐敦男子倒斃大廈單位內 警方重案組接手調查

商台新聞

新華時評:中美斯德哥爾摩會談展現兩國冀相向而行

商台新聞

自治區前人大常委副主任受賄 囚15年

on.cc 東網

警方聯同食環署在油麻地打擊阻街和交通違例事項

商台新聞

華北水災 |河北承德市興隆縣最少8死 北京懷柔區搶通應急救援重要通道

商台新聞

劉建超率團訪阿爾及利亞 晤民族解放陣線黨總書記等人

商台新聞

打擊油麻地果欄一帶阻街及違泊 共發14張告票或傳票

on.cc 東網

中俄下月海上聯演 赴太平洋聯合巡航

on.cc 東網

李成鋼晤瑞典外貿大臣 冀瑞方推動歐中落實領導人共識

商台新聞

台北故宮藏品「翠玉白菜」 9月亮相捷克

on.cc 東網

旺角中年婦墮樓 跌落毗鄰大廈天台亡

on.cc 東網

王毅:中美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 避免引發對抗衝突

商台新聞

員工付費「扮工」公司興起 助度失業迷茫期

on.cc 東網

粵港加強基孔肯雅熱聯防聯控工作

商台新聞

柯士甸道大廈單位傳異味 揭男子倒斃屋內

on.cc 東網

洪水沖走千萬人民幣金飾 僅尋回小量

on.cc 東網

日本海嘯警報全數降級!俄羅斯稱地震無傷亡

NOWnews 今日新聞

城巴夥昂坪360推出5開篷巴士線 提供一站式交通接駁觀光體驗

am730

澳門男中學生在港期間 疑遭「黑社會」勒索失6500元

on.cc 東網

衛健委要求全國採果斷措施 防基孔肯雅熱疫情擴散

商台新聞

市監局倡強化安全監管 禁劣質產品流入校園

on.cc 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