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廣東病例急增,袁國勇警告基孔肯雅熱或襲港!與登革熱、寨卡病毒同為蚊媒病毒,一圖睇清有何分別
基孔肯雅熱|廣東佛山近日突然爆發「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現時全市案例已突破3000宗!港大微生物學系教授袁國勇表示,本港稍後或會出現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提醒市民不可掉以輕心。編輯:YK@Medical Inspire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基孔肯雅熱|廣東病例急增,袁國勇警告基孔肯雅熱或襲港!與登革熱、寨卡病毒同為蚊媒病毒,一圖睇清有何分別
袁國勇指,基孔肯雅熱、登革熱、寨卡病毒同樣經蚊傳播,因此建議市民可做足防蚊措施,以減低感染風險。不過,雖然三種病都同樣與蚊有關,但它們仍有不少分別。
基孔肯雅熱|基孔肯雅熱可致多種併發症
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主要經由帶病毒的蚊,如白紋伊蚊及埃及伊蚊叮咬後傳播給人類。病毒至今已曾影響全球逾110個國家,包括歐、亞、美、非洲多國。病毒與登革熱及寨卡病毒一樣,同樣經由蚊傳播,症狀亦頗為相近。基孔肯雅熱今年曾在法屬留尼旺及部分亞洲國家爆發,並蔓延至廣東地區。患者染病後,通常會突然發高燒並出現關節痛,特別是手腕、腳踝、手指等部位。除此之外,病毒亦可能導致肌肉痛、頭痛、噁心、疲倦、紅疹等問題。大多數症狀會在數日內消退,但部分患者仍會長期受關節痛困擾。
基孔肯雅熱|登革熱東南亞常見,已屬風土病
登革熱同樣多經由白紋伊蚊及埃及伊蚊傳染,主要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出現,在鄰近本港的東南亞國家甚至已成為風土病。患者感染後,會出現高燒、嚴重頭痛、眼窩後疼痛、肌肉及關節痛、噁心、嘔吐、淋巴結腫脹、出疹等病徵,但亦有部分患者只有發熱等輕微病徵。登革熱的潛伏期為3至14天,大多數人受感染後,會在4至7天內發病。
基孔肯雅熱|寨卡病毒可人傳人,惟大部分人無病徵
寨卡病毒同樣經帶病毒的蚊傳播(主要是白紋伊蚊及埃及伊蚊),但此病毒可人傳人,可能在懷孕期從母親傳播給胎兒,以及通過性接觸、輸血及器官移植傳播。因此法國、德國、英國等溫帶地區國家都曾出現過本地病例,所影響的範圍亦較基孔肯雅熱及登革熱更廣。大部人感染寨卡病毒後並沒有病徵,有病徵者普遍較輕微,通常出現皮疹、發燒、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疼痛、疲累和頭痛,約持續2至7天。不過,孕婦就需特別小心寨卡病毒。懷孕期間感染寨卡病毒,可能會造成初生嬰兒出現小頭症和其他先天性缺陷,亦可能導致胎兒流產、死產和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