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歲就得糖尿病!名醫許惠恒:年輕控糖不佳併發症易提早上門!
糖尿病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疾病,年輕族群確診比例逐年攀升。糖尿病權威、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醫師提醒,糖尿病患常常問他,得了糖尿病是不是很多東西不能吃?許惠恒強調,飲食不等於「病人餐」,是全家一起健康生活,才是最有效的防線。
體重控制關鍵:搖頭拒絕高油高甜
「體重控制只有一個秘訣,就是搖頭,拒絕高油、高甜食物!」許惠恒指出,飲食上青菜必須足夠,蔬果應佔餐盤一半,但不能用水果取代蔬菜,因為台灣水果普遍偏甜。除非是芭樂、大番茄這類甜度較低的水果,否則都要適量。
他建議吃甜食要有「置換」觀念,「生日吃一小片起司蛋糕沒問題,但要減掉其他熱量。」這樣才能兼顧生活品質與健康。
不必和家人分開吃 全家健康才是最好防線
許惠恒強調,糖尿病飲食不是特殊餐,更不是要和家人分開吃。「糖尿病會遺傳,所以全家人更應該一起健康吃、健康生活。」他常告訴病人,得了糖尿病不是壞事,因為這讓家人能提早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低油、低鹽、規律運動,不只是病人要做,一般人也該做,」他說,這才是正向看待糖尿病的方式。
兩大高峰族群 年輕化趨勢明顯
許惠恒觀察,糖尿病有兩個高峰族群:
- 第一高峰:65歲以上長者,盛行率約30%,75歲以上更達40%,在全球屬高比例。
- 第二高峰:20至40歲年輕族群,以第二型糖尿病為主,與肥胖、家族史高度相關。
他指出,門診中最年輕的糖尿病患者僅20多歲。
年輕患者控糖不佳 中壯年後併發症提早找上門!
許惠恒提醒,20到40歲糖尿病患者控制狀況普遍不佳,因為忙於工作,缺乏規律看診與用藥。「等到40、50歲時,併發症就出現了,視力受損、腎功能下降,甚至要洗腎。」這些年齡層往往是家中經濟支柱,一旦健康亮紅燈,影響的不只是自己,還有整個家庭。
過健康生活 降低家族風險
許惠恒呼籲,不論是年輕人還是小朋友,都應避免單純追求美食,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可以跳街舞、踢足球,鼓勵多動,讓血糖和體重維持在健康範圍。」
糖尿病不只是個人的疾病,而是家庭與社會的共同課題。健康生活方式,才是守住糖尿病的最好防線。
文/楊依嘉、圖/艾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