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娛樂

【ELLE Cinema】專訪《電競女孩》導演白瑋琪、楊帆︰保持童心,理想世界就會來。

ELLE HK

發布於 10月06日12:04 • ELLE.com.hk
▲ ELLE.com.hk

那天,獲監製廖婉虹(Jacqueline)之邀去看《電競女孩》的試片,播映前她說這電影的節奏很明快,比較像美劇;當時亦有想起,不久前訪問張蚊時,她也提及過這電影製作背後的熱血故事。試片看得愉快,調子清新,意想不到的是,在熱血、勵志以外,《電競女孩》的主旨放在現時的環境來看,竟有一種奇幻的觀感。事隔兩周,跟《電競女孩》兩位導演白瑋琪(Bassetto)與楊帆(Sophie),坐在同一間放映室內,一起回溯這部作品的製作與中心思想。

▲ ELLE.com.hk

與電影的緣份
觀乎港產片近年的生態,「N年磨一劍」大家早已見慣,但常見卻不代表背後的故事份量變輕了。《電競女孩》的兩位導演與電影緣份各有前因,Bassetto的電影之路相對多一點轉接,她的起點是音樂︰「小時候已經對音樂很有想像,經常在音樂的世界中找到一些畫面,後來幫學校排練音樂劇,在過程中發現自己很喜歡講故事,就是以影像表達一些概念或心中所想,覺得很有意義,令我樂在其中。」後來,她在中學修讀藝術、歷史與文學等,繼續探索以影像講故事的形式,後來進入理工大學修讀廣告設計,亦一邊參與戲劇創作,擔任導演、編劇等崗位。「之後,機緣巧合下認識了一位前輩,介紹我到一間電影公司,當了五年導演助理,這段時間學了很多,關於電影的創作、執行以至後期全都涉獵過。」其後,Bassetto以自由身編劇的身分工作,遇上了Jacqueline,加入其編劇與導演組,最後在她的穿針引線下,與Sophie一起參加首部劇情電影計劃,成為了《電競女孩》的導演。

▲ ELLE.com.hk

另一邊廂,同是首次執導的Sophie自言經歷非常簡單︰「由13歲開始熱衷看各種奇幻小說,可能就是用腦袋將文轉換成畫面的基本練習,後來想要拍東西,高中時便拿着DV機拍攝同學的視頻。」早年種下的種子,到Sophie讀大學時一直成長,先修讀電影電視,再進電影學院當碩士研究生,期間透過不同的短片習作探索自己的影像風格。「畢業後,一位學姐問我要不要來天下一,我便加入了之前的公司,做項目開發跟劇本創作。」

▲ ELLE.com.hk

後期才是「打大佬」
如果說《電競女孩》的拍攝是挑戰,後期製作才是真正的硬仗。Bassetto也坦承過程中碰過不少壁,尤其是CG特效的部分︰成本加實景拍攝,令某些替換與合成極為繁複;傳統外判單位擔心難度與工時而興趣缺缺。這時候,Bassetto找到黃子維Derek,他本身是電影的配樂之一,同時自學3D技術,正好與她一起負責《電競女孩》的視覺效果。「自學的人很多時候都有種不服輸的心,他除了想挑戰自己,更有一股勁,要做到某件事,便一定要想到通為止,而且不怕『揼石仔』(做繁瑣漫長的活),不會以不是自己部門的工作來推托。」兩人在不斷努力間,逐漸確立特效的風格與細節,再找到幾位freelancer,把繁複的工序分解,以「逐格逐格上」方式,最終以6人左右的主力團隊,用兩年時間完成了900多個CG鏡頭,Bassetto形容這是「以時兌換金錢」的結成。成果未必如業界指標的大公司成品般精緻壯觀,但絕對是個難得的壯舉。

一如Sophie所說︰「一開始我們已有共識,這個故事的焦點肯定是人物情感,而不是炫酷華麗的畫面。Bassetto說的『break the box』對我的影響也挺大的,假若是純粹的複製現實遊戲中那些英雄和技能,成品一定無法跟傳統行業體系相比。相反,我們不害怕呈現小成本的質感,而是以之呈現我們的創意,這樣會更為真誠。」

▲ ELLE.com.hk

奇幻的預言與寓言
從2018年動筆到今日上映,六年風景已截然不同,幾年的電競推廣,對大部分香港人來說,只留下了模糊的印象。昔日的電競館變成賣家具的場地、隊伍解散、行業成「一潭死水」……奇妙地,這卻絲毫沒影響兩位導演想說的故事。Bassetto說:「我們本來就要寫『泡沫』。香港電競比其他城市慢;沒有自己聯賽,很多比賽是商業活動延伸。我們訪問的選手說得很白:嚴格說香港沒有電競這回事。」數年疫情更把活動一刀切掉,「電競理應是網上、居家也能蓬勃,但現實是一片死寂。」這種諷刺感,恰好吻合劇本對「希望幻滅」情景的呈現。

Sophie亦指出:「18、19年我也愛打遊戲,覺得全世界都很熱衷。後來大家各有自己的事,熱度過了,留下的人很少。」但另一方面,「23、24年還是有香港選手在外地得獎、去杭州亞運、去台灣或歐美找出路。」現實與電影互相映照——當熱潮退卻,留下的,是願意自己生長的生命力。

這正是《電競女孩》的奇幻之處,構思之時並不察覺,出來後卻像個跨越了幾年時光的預言;有意思的是,電影在大環境急遽變化的今天面世,其寓意反而更有說服力︰曾被認為是真理的社會與商業價值不再牢不可破,何不大膽追尋自己的夢想、做自己喜歡的事?

▲ ELLE.com.hk

主旨與出路
我喜歡《電競女孩》的另一點,是主創沒有把電競這主題當作一個勵志故事的載體,而是表達出對它的真正關懷。電影觸碰到的,不只是「追夢 vs.現實」,還包括女子電競在網絡文化中的複雜形象——性別偏見、惡質評論、商業化的消費視線等等。Sophie不願以簡化的二元對立去處理:「我們沒有要嚴肅批判主流價值,也不覺得理想就一定最美好、商業一定萬惡。父母的擔憂出於愛,商業考量出於角色立場的不同。重點是年輕人在這樣的環境裡怎麼找到自己的路——跌倒了再站起來。」

Bassetto把主旨收束為一個字——童心:「在看上去沒有甚麼希望的地方,怎樣重拾那個年少無懼的心去做自己。」她提到戲中女主角Summer決定開電競茶餐廳,提供一個能培育夢想的空間,「不一定要女生一隊、不一定要贏,只是想把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她最想表達的是:「保持童心,理想世界就會來。」這句話延伸到她對創作者身分的自我剖白:「我很幸運這次成為導演,但下次未必。那算不算失敗?我期望這個理想世界有各式各樣的電影,我只要成為促使它發生的人,就已經活在我喜歡的社會。」

**Follow us on:

  • Facebook: elleOnlineHK
  • Instagram: @ellehongkong
  • YouTube: ELLETVHK**
查看原始文章

【ELLE Cinema】專訪日本導演奧山由之:變遷中的不變

ELLE HK

【ELLE Cinema】專訪美術指導張蚊:「每部電影都要想像出一個世界觀。」

ELLE HK

【ELLE Cinema】專訪《無名指》導演孔令政、女主角許恩怡︰放下批判,說出最真實的故事。

ELLE HK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