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自來水「塑膠微粒」含量最高!專家教1動作去除90%
人吃下什麼,都會反映在健康上面,有時即便活得再養身,也有疏失的時候,畢竟防不勝防啊!食安專家韋恩就在臉書表示,飲用水被微塑膠汙染是很多專家憂慮的事,據研究,一瓶500毫升的瓶裝水,可能就含有10萬顆微塑膠顆粒,且很多是奈米級的。此話一出,許多人十分震驚,也提高了警覺!
韋恩指出,由於自來水也被許多國家檢測到含有微塑膠,一些先進國家已開始立法,要監測飲用水裡的微塑膠顆粒濃度,值得注意的是,據學者研究,亞洲與非洲是從自來水裡攝取微塑膠粒最高的地區。
韋恩解釋,微塑膠顆粒被證明可能通過胃腸道壁進入血液循環,並流向各種器官和組織,最近的研究顯示,其存在於人類的血液、胎盤、母乳、肺部甚至大腦與精液,被懷疑導致許多不良影響,如:氧化壓力、基因毒性、發炎、壞死和細胞凋亡,這恐導致組織損傷、纖維化或惡性腫瘤,也可能引起腸道菌相失衡。 那麼,在自來水水質大環境未必能改變之前,大家要如何自保呢?韋恩直言,據中國廣州醫科大學的研究顯示,有個簡單方法就可以顯著降低水裡面的微塑膠濃度,且很多台灣人都習慣會做,就是「煮開水」,只要將水燒開後再放涼或再過濾,最多可以移除90%的微塑膠粒。
韋恩直言,研究證明,水質硬度越高越有效,軟水時可以移除25%,硬度80時可以移除34%,硬度180時可以移除84%,到了硬度300時,可以移除90%的微塑膠粒,台灣水質硬度較軟,北部多半在100左右、南部可能會到達200。 韋恩解釋,因為水在煮熱時,會形成碳酸鈣的結晶,沉澱下來時就是常見的白色鍋垢,形成沉澱時,碳酸鈣結晶會緊抓住微塑膠顆粒成為沉澱顆粒,若加以過濾就很容易去掉微塑膠,就算沒過濾,也會被沉澱在鍋垢裡,所以一個簡單的動作,就可以大大降低吃進去的微塑膠粒。
↓繼續看下一則新聞↓
夏天到了,流汗很正常,但若傳出體味,還被別人發現,那就很尷尬了!一名28歲的林姓女子外型亮麗、在職場表現優異,被外派到日本,誰知待沒多久,客戶無法忍受她身上傳出的異味,間接影響工作表現。林女深感困擾,只好回台灣接受治療, 主治醫師為光田綜合醫院的整形外科主任吳文宏,他事後也向大眾分享這起案例。
根據《TVBS新聞網》、《自由時報》報導,吳文宏透露,林女在台灣的日商工作,表現出色,因此被外派到日本,但她身上總有一股異味。同事私下跟主管反應「客戶相當困擾」,她決定離開職場,回到台灣治療。
吳文宏表示,林女一度懷疑是壓力或清潔不當導致流汗,進而傳出臭味,嘗試各種止汗劑、體香膏,卻沒有改善,自信心嚴重受損,感嘆「我不是不努力,是連我自己都沒發現的味道,終結了我的日本職涯」,只好求助醫師。 吳文宏詳細問診及檢查後,確認林女是「頂漿腺分泌異常」導致的狐臭,異味來自腋下、會陰及乳房,立刻安排「迷你水刀狐臭手術」,以極小切口刮除頂漿腺,避免神經血管損傷,手術相當順利,她也重拾與人互動的信心。
事實上,這類手術看似簡單,其實難度很高,吳文宏直言,必須在極小切口下精準刮除位於皮下的頂漿腺,避開神經與血管,保留足夠皮下血流,否則易導致皮膚壞死或異味殘留,尤其會陰及乳暈部位空間狹窄、血管神經密布,操作困難度更高,術中須極度謹慎,以減少術後感染與血腫風險。 吳文宏統計,近700例狐臭手術中,腋下佔88%、會陰9%、乳房3%,狐臭與汗臭不同,汗臭由小汗腺引起,狐臭則為頂漿腺分泌油脂,洗澡或噴香水多無效,若長期困擾異味,尤其伴隨濕黏、染衣等現象,建議及早就醫,畢竟狐臭雖非重症,卻常造成心理陰影、社交障礙,所以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與衛教推廣,越來越多人選擇透過手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