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幼兒寫字攻略】寫字寫到好似打風咁?5個方法 助你破解寫字困局!

MamiDaily

更新於 10月14日15:05 • 發布於 10月14日11:00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開學大約一個月,看著幼兒升上低班,許多家長都開始擔心幼兒的寫字問題。為什麼別人的孩子寫字那麼漂亮,自己的孩子卻字跡歪斜、筆畫混亂?其實,幼兒的小手肌還在發展階段,寫字寫得不漂亮是很正常的。這個時期,與其一味要求幼兒把字寫得美觀,不如為幼兒建立正確的寫字習慣,為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將提供 5 個實用方法,幫助你的幼兒循序漸進地學好寫字。

幼兒在書寫過程中感到挫敗,往往源於其手部肌肉尚未發展成熟,難以有效控制筆桿,導致書寫表現未如理想,從而影響其自信心與學習動機。

Photo from MamiDaily

1. 坐姿和執筆姿勢要正確

正確的坐姿和執筆姿勢是寫字的第一步。如果姿勢不對,不但會影響書寫,長期下來更可能導致脊椎側彎或近視。請確保幼兒寫字時:
坐姿: 身體挺直,背部靠在椅背上,雙腳平放在地上,使大腿和小腿成90°。

幼兒應以正確的坐姿寫字

Photo from MamiDaily

執筆: 使用正確的「動態前三指執筆法」,即是拇指和食指指尖掐住筆桿下半部分,中指屈曲托在筆桿下方,而無名指和尾指自然收攏在手心放在桌上,這個姿勢寫字會比較省力。家長可以購買專用的執筆膠來協助幼兒。

2. 從遊戲中訓練小手肌和空間感

寫字不只是手腕的動作,更需要手指的靈活度與協調。平時可以多讓幼兒玩一些能鍛鍊小手肌的遊戲和活動,例如:

  • 使用夾子、筷子夾東西
  • 玩泥膠
幼兒玩泥膠可以訓練手掌、手指肌力,還有前二、三指的控制力
  • Photo from MamiDaily

  • 砌積木

幼兒砌積木可以訓練手眼協調能力及建立視覺空間槪念
  • Photo from MamiDaily

  • 串珠

  • 撕紙

  • 搓揉紙團

  • 扭轉毛巾

除了小手肌,空間感的訓練也同樣重要。透過砌拼圖、砌積木和紙上迷宮等遊戲,可提升幼兒空間感。

砌拼圖有助提升幼兒的空間感

Photo from MamiDaily

3. 認識筆順和字型結構

寫字有筆畫順序,這不僅是為了美觀,更是為了讓字寫得流暢。引導幼兒從認識最基本的筆順開始,例如:

先橫後直
先撇後捺
從上到下
從左到右

筆順歌可以幫助幼兒理解筆順的順序

Photo from MamiDaily

家長可以下載相關應用程式,例如「小學學習字詞表」APP,跟幼兒一起學習和練習筆順。
同時,要讓幼兒認識漢字的字型結構,例如「上下結構」的「思」、「左右結構」的「好」。寫中文字時,可以將要寫的文字寫在字型尺上,引導他們觀察哪個部分大、哪個部分小,這有助於他們在田字格中寫出比例協調的字。而寫英文字時,則可以善用紅藍線,提醒他們字母的高度和位置。

字型尺可以幫助幼兒掌握文字部件的比例

Photo from MamiDaily

4. 從趣味線條和仿畫遊戲開始

在幼兒還不習慣寫字時,直接要求他們寫出工整的筆畫可能會讓他們感到挫折。不妨將練習變成遊戲,讓他們先從趣味線條和仿畫開始:
線條練習: 讓幼兒跟著點點畫直線、曲線、折線,或者畫出各種形狀。
仿畫遊戲: 從簡單的圖形、簡筆畫開始,例如太陽、小房子、西瓜等。
這些練習能有效訓練幼兒的運筆穩定性,為日後寫字打下輕鬆愉快的基礎。

5. 別盲目責怪,建立興趣最重要

幼兒寫字寫不好,千萬不要盲目責罵或過度操練。這只會讓幼兒對寫字產生恐懼和排斥,從而失去學習的動力。

記住,寫字是個長期的過程。家長要多鼓勵、多讚美,讓幼兒在充滿樂趣的氛圍中建立寫字興趣。當他們有了好的基礎和正面的心態,寫字自然就會越寫越好。

延伸閱讀
【教養】一提到做功課就「扭計」?拆解初小生放學後「不肯做功課」的3大原因

延伸閱讀
【抗拒閲讀】8歲仔抗拒閱讀 媽媽憂逼太緊會惹反感?網民懷疑與一個學習問題有關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陌生人的理解讓我淚流不止」自閉兒母親的真情告白 觸動萬千網友:世界需要更多溫暖

MamiDaily

【孩子用餐】希望孩子吃飯時能完全不用iPad就乖乖坐好? 媽媽:絕對不可能 除非家長願意「這樣做」

MamiDaily

【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資助本地學生到海外升讀知名大學 最多可獲50萬元 須符合兩大條件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