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用茶包飲茶=塑膠微粒飲落肚 恐增腦退化風險 營養師教3招降低風險

am730

更新於 11月04日03:41 • 發布於 2天前
臉紅紅 眼皮發紫恐患癌 醫生揭6大皮膚變化藏患癌警號

用茶包喝茶也會間接增加腦退化風險? 有營養師指出,塑膠微粒其實充斥在我們生活之中,就算用茶包喝茶,也會令身體攝入奈米級的微粒。而且塑膠微粒對身體的影響更被發現可能與腦退化有關。所以,有3大方法有助降低這種風險。

用茶包飲茶=塑膠微粒飲落肚

營養師高敏敏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隨著現代生活的便利化,塑膠微粒卻早已無處不在。根據《國際分子科學雜誌》的一項動物實驗,塑膠微粒可透過飲用水進入人體,並在大腦等器官中累積,導致全身性發炎反應和腦神經退化,最終表現為記憶力下降、孤僻、焦慮及柳鬱等症狀。另外,有研究顯示,失智症患者腦中的塑膠微粒含量是正常人的十倍。

高敏敏指,而塑膠微粒就算不用膠袋,只是單純喝水,也有機會攝入進身體。她列出以下是常見的塑膠微粒來源:

1. 包裝材料:

  • 如樽裝水和外賣飲品杯。受高溫或摩擦時容易釋出微小碎片。

2. 手提塑膠袋:

  • 如購物袋、便當膠袋。在盛裝熱湯或熱食時,塑膠微粒及添加劑更容易釋放。

3. 食鹽:

  • 由於海水中存在大量塑膠微粒,而且在加工過程中可能帶入。

4. 地毯:

  • 隨著摩擦和老化,地毯會掉落細小纖維,飄散到空氣中。

5. 茶包:

  • 許多茶包是用尼龍或聚酯纖維製成的,遇熱會釋放奈米級微粒。

6. 水:

  • 自來水及樽裝水均可能含有塑膠微粒,因管線或瓶身磨損而釋放。

7. 熱湯袋:

  • 高溫會使塑膠袋釋放更多微粒,重複使用或高溫條件下釋放更嚴重。

8. 免洗膠湯匙:

  • 高溫湯品接觸免洗塑膠湯匙會加速塑膠微粒的釋放。
飯盒、膠袋易溶出毒物,3大方法預防環境荷爾蒙|(am730製圖)
飯盒、膠袋易溶出毒物,3大方法預防環境荷爾蒙|避免接觸(am730製圖)
飯盒、膠袋易溶出毒物,3大方法預防環境荷爾蒙|排尿、排汗、肝臟解毒、排便(am730製圖)
飯盒、膠袋易溶出毒物,3大方法預防環境荷爾蒙|十字花科蔬菜、大蒜、薑黃、綠茶、維他命C、紅菜頭、牛油果(am730製圖)

塑膠微粒去身體哪裡?

高敏敏解釋,當塑膠微粒進入體內後,會按微粒的大小而走不同路徑:

  • 較大顆粒:通常會隨糞便排出體外。
  • 細小顆粒:可穿過肺部及腸道的上皮屏障。
  • 小於10μm顆粒:可從腸道進入淋巴系統和大腦。

營養師教3招降低風險

不過,雖然生活中的塑膠微粒無法完全避免,但塑膠微粒可以進入人體,不代表無法代謝出去。高敏敏建議,可以降低風險、強化代謝、日常保養,3方法以平衡塑膠微粒對身體帶來的健康危害:

1. 降低風險

  • 儘量少喝瓶裝水,選擇家中過濾水或飲水機。
  • 減少高溫接觸塑膠容器,避免將熱湯裝入塑膠袋中。

2. 強化代謝

  • 多喝水,並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補充益生菌以促進腸道健康。

3. 日常保養

  •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均衡飲食以保護肝腎腸道功能。
  • 適度運動,促進流汗以幫助代謝排出體內的廢物。

營養師提醒,雖然完全避免接觸塑膠微粒幾乎不可能,但我們可以透過改變日常習慣,減少接觸機會並加強身體的代謝能力。透過小步驟的調整,能為健康加分,提升生活品質。

原文刊登於 AM730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am730以下平台,接收最新、最啱你嘅消息!
Facebook:am730 (https://www.facebook.com/am730hk)
Instagram:am730hk (https://www.instagram.com/am730hk/)
YouTube:am730 (https://www.youtube.com/c/am730video)

查看原始文章

出街自備水樽 研究指長期飲用瓶裝水 可能損害健康

am730

塑膠微粒溶入生活恐致肝癌 避無可避?醫生教2招提升防護力

am730

食香口膠等於食微塑膠?恐致腦退化 醫生教7招保護大腦

am730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