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軍澳景林邨水池棄龜成災 死咗兩日無人清恐傳疾病
將軍澳景林邨街坊向《東呼即應》投訴,指邨內兩個水池棄龜成災。「龜口爆棚」下龜隻生存環境惡劣,亦有人亂扔煙頭等雜物,而池內曾有龜隻死亡,但管業處兩天後才清理,損害環境衞生。而情況持續超過兩年,近兩個月更變本加厲。有救援動物組織表,池水不夠深,加上天氣炎熱又有太多龜,形容是「病毒熔爐」;家庭醫生則說,龜隻的排泄物含有沙門氏菌等細菌,如有人玩龜後沒有徹底清潔,有機會引致入侵性腸胃炎、血便,甚至損害其他器官。
將軍澳景林邨兩個原設為觀賞用途的噴水池,現已成為超過百隻烏龜的棲息地。《東呼》到現場觀察當日,烏龜看似「趴」着「游」着挺優哉游哉,但小水池水溫超過攝氏40度,多數烏龜爬至陰涼處避暑;而另一個大水池內,部分龜隻正爭食一條死魚。
景林邨住戶黃先生亦向《東呼》投訴,龜池水質長期污濁,經常有啤酒罐和煙頭等垃圾漂浮。他透露,當街坊餵食時,約40多隻龜如般蜂擁搶食,似數天未曾進食。他補充,曾有烏龜死亡浮屍池內,但物業管理公司需兩天才處理,令池水孳生細菌,進一步惡化環境。
動物救援組織「龜途」始創人阿邦指出,景林邨的兩個水池中,較多為水龜類的巴西龜,但水池僅3吋深,不足以讓龜隻游泳,只能爬行。他補充,水池缺乏遮蔭處,龜隻由大清早開始被曬至下午一時,需長時間承受高溫,猶如「慢煮」,而雨水的酸性較高,流入池中會改變水質酸鹼值,令巴西龜患上腐皮病或肺炎等疾病。阿邦又說颱風季節時,日夜溫差大,容易令龜患肺炎,擔心病菌會「龜傳龜」,令水池成為病毒熔爐。
家庭醫生林永和提醒,水池內的龜隻及其排泄物可能帶沙門氏菌,若手部沾染沙門氏菌未徹底清潔而進入口腔,市民有機會感染,導致急性腸胃炎。尤其長者、幼童及患有慢性病的市民需提高警惕,避免因細菌引發嚴重併發症。
景林邨管業處回應指,兩個水池原設為噴水池,只供觀賞用途,並非飼養龜隻,由於多年前有人棄養烏龜且無人認領,龜隻數量才逐漸增加。管業處表示,每周已清潔水池及換水兩次,亦不會定時餵食,以免殘留食物引致水質變差,亦會加強清潔及加高水位,改善龜隻的生存環境。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