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一到秋冬就關節痛?中醫教你日常保養秘訣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0月11日11:00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本文摘自:《50歲起這樣練,慢老中醫帶你增肌減脂、抗發炎、防失智:華佗80代傳人的凍齡導引術》,圓神出版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醫師啊,最近秋冬到了,我關節就開始痠痛」、「我甚至吹冷氣、電風扇都會關節痠痛」、「為什麼以前都不會,最近卻很容易關節痛呢?」我實在很想直接回一句:「因為年紀大了。」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傷人,但卻能解釋大部分的病情,很多地方會引發疼痛,除了腰椎以外,最常看到的可能就是手指與膝關節了。這些關節有時痛起來又重又沉,早上起來感覺僵硬活動不便,動一動會改善,嚴重時還會像針刺一樣難過,但有時卻完全無異常,就跟常人一樣。

關節疼痛不只因年紀 揭常見退化與生活因素

關節疼痛的原因並非一句年紀大就能完全解釋,還有其他更細的機轉,有年紀體質問題、有免疫異常問題、有生活工作所致。這裡會著重在因年紀退化導致的疼痛為主,當然年紀是很重要的因素,退化導致末梢循環不良、關節肌腱緊繃、關節液減少、骨骼磨損,都是疼痛發生的原因。有的患者常常在寒濕的環境下工作,有的患者過度使用關節,甚至飲食不良、缺乏運動或有舊傷,全是關節疼痛加重因子。

氣血不通易痠痛 急性熱痛要這樣調理

中醫有句名言「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指的就是氣血循環不暢通時引發的疼痛,然而很多原因都可能引發循環不良,比如寒氣導致血管收縮引發疼痛,發熱發炎使局部血液滯留產生疼痛,氣血虛使循環不足而疼痛,甚至痰濕使氣血凝滯也會產生疼痛,不一而足。

臨床上急性的多屬熱痛,慢性的多屬寒虛,大部分來就診的患者以慢性為多,因此也大多以溫通經脈、補養氣血為主。寒氣導致經脈不通,需要溫通經脈,會使用生薑、桂枝之類的藥材;氣血不足而致循環不佳,需要補養氣血,會使用黃耆、當歸之類的藥材。但平時保養遠比疼痛發作時用藥來得更重要。

改善寒濕疼痛 中醫推薦這些溫補行氣血食材

寒濕導致疼痛,首先避免過多的寒涼食飲,比如冰品、飲料、生菜、生冷瓜果等等,應多食用溫暖行氣血的食材,如蔥、薑、辛香料等等。因退化而疼痛,要防止關節退化,蛋白質與鈣質不可少,蛋、奶、豆類都很有幫助;特別是缺乏蛋白質的年長者,更需要加量攝取。肝主筋、腎主骨,對補養肝腎有助益的核桃、杏仁、芝麻、山藥也可酌量攝取。應避免的則是加工食品,過鹹過油過度調味的料理,以及精緻糖類。

避免這些生活習慣 減少關節疼痛

生活上最應避免的就是使循環變差的習慣,比如碰冷水、吹冷風、進出冷氣房或冰庫等等;冬天要保暖,特別是露出的關節,如手指或膝蓋等等;久坐缺乏運動也是元兇之一,建議每十幾分鐘就起來動一動,增加運動量也對關節痠痛有幫助,同時也避免受傷。

本文來源:《50歲起這樣練,慢老中醫帶你增肌減脂、抗發炎、防失智:華佗80代傳人的凍齡導引術》,圓神出版

查看原始文章

莫名關節痛二十年 竟是中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天冷就開始關節痛?關節退化只能開刀? 醫授3招維持關節活動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