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財經

金缸經|稀土面前,美國就是硬不起來

BossMind

更新於 10月17日03:50 • 發布於 10月17日12:30

中美貿易關係於第三季看似平靜之際,近期彼此卻在摩拳擦掌,於10月9日中國商務部發公告,公佈對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即日生效措施包括境外組織和個人向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出口原產於中國的金屬釤,和金屬鏑等稀土物項,必須獲得中國商務部許可。而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磁材製造、回收再用等相關技術,未經許可亦不得出口。與稀土永磁材料等的相關管制措施,則從12月1日起生效。表面上是中方踏入第四季首先出手,實則此舉本質上是反制,仍是慣常做法作「回禮」一方。

早於9月2日美國商務部已根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啟動調查,並擴大調查範圍至鎖定機器人、工業機械和醫療器材,市場視為是美國為進行新一輪關稅的預備動作。而美國高度依賴從中國進口機械設備和醫療器材,本次調查涵蓋項目許多正是中國出口強項。另於9月12日美國商務部將23家中國高科技企業列入限制名單 (未計10月8日又列入的19家),其中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領域是重災區。再於9月29日美國商務部發佈出口管制穿透性規模,任何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外國企業,佔權逾50%的子公司自動被追加同等制裁。

經以上資料梳理,不難看出中國在9月初以來不斷「捱打」,超過一個月後才反擊。其實美國連番出手,無異於是不斷挑釁,早應預料中國反擊是時間問題,為何見中國動真格後隨即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聯繫中國尋求通話,但遭中國推遲卻表現得意料之外呢?一直對中國經貿立場強硬的格里爾,難道也有硬不起的時候?格里爾還對外表示中國在宣佈擴大稀土出口管制前未有正式知會美國,美國是從媒體獲悉此事後,希望立即啟動談判,惟被中國擱置。如此講法實是啼笑皆非,單是上述9月2日至10月8日美國的連番舉措,莫非事前有跟中國商量?

美國《華爾街日報》於10月11日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其中寫到「中國對稀土材料的最新限制將構成一項幾乎前所未有的出口管制」,並指「可能會擾亂全球經濟」。此文預測是否符實言之尚早,不過美國實施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經已證實擾亂了全球經濟,所以該文章立論是否有穿鑿附會之嫌,大家應當思良。姑勿論該媒體立場如何,文章描述為「一項幾乎前所未有的出口管制」,顯然中國此舉對美國殺傷力不小,只是美方又用高關稅率回應,並且最快下月初才實施,明顯對中方暗示「有得傾」。但此舉豈不是美國在向全球展示,自己硬不起來的事實嗎?

金缸經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查看原始文章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