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大暑」時節易上火!中醫推吃 1 當季水果美白又消暑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7月18日07:12 • 發布於 07月21日03:00 • 黃慧玫

曆書說:「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熱於小暑,故名大暑。」大暑,顧名思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刻,有句俗語說:「大暑曝死老鼠」,到了這個時候,每日氣溫飆到攝氏 35 度以上很常見。

此時節,過了午後常有短暫雷陣雨發生,俗稱「西北雨」,或稱「三八雨」等,帶有雨勢突然來襲且猛烈的意思。西北雨大多來得快,去得也快,而下過雨後氣溫就會略為下降,使人感覺涼快許多。

大暑常見疾病 1 中暑

大暑時應注意「中暑」!Dr.Nice 陳潮宗中醫診所中醫師柯柏任表示,「中暑」廣義上其實包含各種不同程度的熱傷害,如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以及狹義的中暑。嚴重的中暑會危害身體多種器官機能,甚至有生命危險。

中醫稱中暑為「傷暑」,而「傷暑」泛指因暑氣炎熱造成體內陽熱亢盛的一系列症狀。人體的正常溫度約維持在攝氏 36 度至 37 度之間。若因外在環境炎熱而來不及降溫,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常,使體溫超過 40 度,就會發生中暑。

大暑常見疾病 2 火氣大

柯柏任指出,在夏季,人體也由於高熱的刺激而加快新陳代謝,自主神經與內分泌運作太過活躍而引發各種不適,這就是所謂的「內火」。而一般我們提到的「火氣大」或「上火」,通常都是內火所引起。

其實,一年四季都可能「上火」,但由於夏季炎熱多雨,特別容易因為高溫、悶濕讓體內失去平衡而導致燥熱,所以在夏季特別需要消暑清燥。為防止上火日常飲食應特別注意。

預防熱病的飲食改善方案

炙熱氣溫人體皮膚毛孔擴張,排汗量大,建議適時補充水分,每日至少飲用每公斤體重乘以 30cc 的水,加上夏季悶熱流汗大約要 2000cc 以上的開水。但要避免一次且大量補充水份,以免溫度或電解質等因素影響腸胃道功能。

柯柏任強調,除了多喝水之外,也可食用一些當令的蔬果類。尤其天熱若不想吃飯,那不妨吃些水果,有些夏令蔬果還帶有極佳的解熱成分,平日適當食用有助於預防中暑。

像是番茄、西瓜、梨子、檸檬、冬瓜、苦瓜、絲瓜等涼性蔬果,皆具有生津止渴、消暑解熱等功能,這些蔬果亦含豐富維生素 C,也具有美白功效。所謂「大暑吃鳳梨」,這個時節正好盛產的是牛奶鳳梨,也正是品嚐的大好時機。

柯柏任提醒,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中暑的人大多脾胃虛弱,反而不適宜吃進大量寒涼食物,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使其運作無力,寒濕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當須慎食。

有句俗諺說:「小暑大暑,有米也懶煮。」意思是指天熱時胃口不佳,而悶熱的廚房更讓人提不起勁,所以大家應該多體恤煮飯人的辛苦,在這麼熱的天氣還要揮汗準備餐食,飯後幫忙收拾善後、清洗碗盤,減輕他們的負擔。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小滿」最怕濕、熱、暑!中醫師推薦 1 料理去濕防中暑

Heho 健康(台灣)

夏季護心防中風六字訣!中醫教內消暑、外降溫

Heho 健康(台灣)

秋天溫差大讓人渾身不舒服 用吃銀耳、喝蜂蜜擺脫天氣病

Heho 健康(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