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小朋友「輪盡、呆滯」因感統訊息出錯?職業治療師拆解孩子感覺密碼
點解小朋友會小怕事或者成日會呆呆滯滯?點解阿你成日周身郁冇時停?點解教極個女,佢都係成日「輪輪盡盡」?原來小朋友出現上述情況,可能係基於「感覺訊息處理 / 感覺統合困難」。協康會早前舉辦了「拆解孩子的感覺密碼線上分享會」拆解孩子「輪盡」的原因。
協康會職業治療師督導主任鄭蕭表示,感覺訊息處理及感覺統合即是:
感覺刺激: 觸覺、前庭平衡覺、本體感覺、聽覺、視覺、味覺和嗅覺。
感覺訊息處理:理論源自腦神經科學,是神經系統接收、調節、分析和整理自身或外來感覺刺激的過程,大致分為「接收」、「整理」和「反應」三個階段。透過暢順的感覺訊息處理過程,孩子便能有效地接收環境中的感覺刺激,調節、分析及整理重要的感覺訊息,然後按個人自身及環境的需要,作出適當的生理、情緒及行為反應。
感覺統合:理論由職業治療師艾爾絲博士提倡。理論指出中樞神經系統在接收外來感覺刺激後,將多於一個的感覺訊息「統合」起來,然後指示身體作出適應性反應,逐步引發身體協調、動作計劃、組織能力、專注力、情緒控制和自信心等。可以簡單理解為「感覺訊息處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當中樞神經系統未能有效處理或統合不同感覺訊息,便會造成「感覺調節困難」及「動作計劃及協調困難」,例如感覺反應過敏、感覺反應過弱、尋求感覺刺激、動作計劃及協調困難。
四大感統失調表徵
以下是孩子感覺統合失調出現的四個表徵
感覺反應過敏
孩子一樣愛吃愛玩、熱愛學習,但對各種事物反應過敏,常處於高度緊張和警覺狀態。遇到不喜歡的事情時,她會有過度反應,甚至哭鬧抗拒。她性格挑剔,只選擇喜歡的活動,且難以全心投入不喜歡的任務,表現得小心翼翼。她的主要特徵是容易緊張、喜惡分明及膽小怕事,這讓她在日常生活中面臨不少挑戰。
感覺反應過弱
孩子性格隨和,但表現呆滯和木訥,對外界感覺刺激反應遲鈍,常處於較低的覺醒狀態。對周圍事物興趣不大,反應平淡,只有強烈刺激才會引起注意。他通常安靜被動,精神較為渙散,不易被老師察覺。這種感覺反應過弱的特徵,使他在學習和社交中較為被動,需特別關注和支持。
尋求感覺刺激
孩子多是活躍好動、充滿好奇心,對各種感覺刺激需求遠高於一般同齡人,幾乎永遠無法滿足。但難以安靜和自我抑制,總是動個不停,情緒容易高漲且起伏不定,行為表現常有大起大落,勇於冒險且衝動,這些特質使他們容易成為家長和老師關注的焦點。常處於較高的覺醒狀態,需特別引導以調節情緒和行為,幫助他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環境
動作計劃及協調困難
這類表徵會被視為「論盡」,孩子的動作協調能力較弱,身體意識不足,手腳笨拙且雙側協調不佳,走路時常搖晃且容易碰撞物品。無法有效組織和執行動作,雙手操作物件時力道不穩,完成日常任務困難且不流暢。這些挑戰使她學習新活動時感到吃力,容易因挫敗而缺乏動機,經常依賴他人協助,需要適當支持以提升生活自理與動作技能。
增修版新書助家長了解
為了讓家長更了解感統困難等,協康會推出《拆解孩子的感覺密碼》,以輕鬆生動的內容和插圖,更深入闡述有「感覺訊息處理/感覺統合困難」的孩子在生活上遇到的種種挑戰,協助家長及老師了解其背後的成因,將以上四大表徵以可愛角色表達。第一版於2018年面世後,綜合本會職業治療師多年臨床經驗及治療心得推出增修版,為讀者介紹處理各種「感覺訊息處理 / 感覺統合困難」的訓練策略及活動建議,提供一些可在家中或校園運用的感覺策略,以及貼心的環境調適方法。
增修版兩大特色:1)新增關於「動作計劃及協調困難」的章節,並加入新代表角色—「論盡鴨」,進一步豐富內容;2)加入家居訓練活動短片二維碼,讀者可掃描觀看,輕鬆學習如何在家中進行相關訓練。協康會今年將參展香港書展,今年特設「治療師諮詢站」,由本會專職治療師(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駐場,歡迎家免費諮詢兒童成長需要,並有職業治療師於7月18日主持講座 ─ 「不一樣的孩子 – 感統失調的挑戰及處理方法」,介紹團隊累積多年臨床經驗及治療心得撰寫的《拆解孩子的感覺密碼》(增修版),屆時家長及小孩更可以體驗書中四位角色。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
記得同時留意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 & Youtube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