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水果別只用清水!醫生教2招去除90%農藥 8類蔬果分類洗才安心!
水果富含維生素、纖維與抗氧化物,是許多人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健康選擇。然而,看似新鮮可口的水果表面,其實可能藏著「看不見的農藥殘留」——這些脂溶性化學物質單靠清水沖洗根本難以清除。台灣醫生張家銘指出,只要掌握兩個關鍵步驟,就能有效去除高達90%以上的農藥殘留,讓家人吃得更安心。以下揭曉這套經科學驗證的清洗法,以及整理出8大類蔬果清洗指南,一次掌握乾淨又安全的飲食習慣。
粟粉+小蘇打雙重洗法
根據2025年刊登於國際期刊《Foods》的研究,最有效的家庭清洗方式其實就藏在廚房裡:只需「粟粉」和「小蘇打粉」兩樣常見食材:
用2%粟粉水浸泡水果5分鐘——粟粉的微細顆粒能像天然吸盤般,物理吸附果皮上的農藥分子;
再以5%小蘇打水浸泡5分鐘,利用其弱鹼性鬆解果蠟與脂溶性農藥的結合,並透過鹼性水解作用分解農藥結構。
這個方法的成效關鍵在於順序絕對不能顛倒,更不可混合使用。 若先用小蘇打,果皮會變滑,導致粟粉無法有效吸附;若兩者混泡,小蘇打會使澱粉沉澱,大幅削弱清潔力。
實驗數據證實可去除90%農藥殘留
台灣醫生張家銘指出:「研究顯示,這套『先吸附、再分解』的清洗流程,對葡萄、蘋果、檸檬、士多啤梨等常見水果的農藥去除率高達91.78%至94.13%。相比之下,單用粟粉或小蘇打僅能去除約70%~74%,而清水沖洗效果最差,去除率普遍不到20%。」
8大類蔬果清洗指南
除了掌握科學洗法,不同蔬果也有各自的清洗要點:因外型、結構與食用方式不同,清洗步驟若稍有疏忽,反而可能將表面污染物帶入內部,或留下難以清除的殘留物。掌握以下分類清洗技巧,才能真正吃得乾淨又安心:
- 瓜菜類(如苦瓜):整條洗淨後再切去頭尾與籽。
- 帶皮水果類(如蘋果、柑橘、梨子):即使打算去皮,也應先徹底清洗外皮,防止削皮時交叉污染。
- 小漿果類(如提子、士多啤梨):提子連梗清洗;士多啤梨則洗淨再摘蒂,避免浸泡時農藥從蒂頭滲入果肉。
- 根菜類(如馬鈴薯、蘿蔔):先刷洗外皮再削皮,防止刀具將表面農藥帶入內部。
- 小葉菜類(如青江菜、葱):一片片剝開,徹底沖洗凹面泥沙。
- 豆菜類(如四季豆):清洗完成後再摘除頭尾及老絲。
- 果菜類(如甜椒、茄子):保留蒂頭先清洗,洗淨後再切除,避免污染物從切口滲入。
- 包葉菜類(如高麗菜):先剝除外層2-3片葉,再逐葉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