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暑假補眠】暑假如何睡不「過頭」? 掌握補眠黃金法則 不打亂生理時鐘 幫助孩子在假期中恢復精神

MamiDaily

更新於 08月06日05:40 • 發布於 08月06日01:39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在悠悠暑假,許多家長和孩子都打算利用這段時間好好「補眠」,把學期中累積的睡眠債還清。然而,如果補眠方式不當,不僅可能打亂生理時鐘,反而讓開學後更難適應,甚至引發「假日後遺症」。那麼,如何在暑假期間睡得好,又不會「補過頭」呢?

小朋友長期睡眠不足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因此補眠確實有其必要

Photo from MamiDaily

為什麼暑假補眠會「補過頭」?

長期睡眠不足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因此補眠確實有其必要。但許多人會在假日選擇長時間賴床,一覺睡到中午甚至下午,試圖一次性補足所有睡眠。這種做法雖然看似滿足了睡眠需求,卻可能引發問題:

  • 打亂生理時鐘:人體的生理時鐘由光線和規律的作息來調節。當我們在假日長時間賴床,會延後接觸陽光的時間,使生理時鐘向後偏移。這會導致晚上難以入睡,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在開學或上班前幾天,面臨巨大的調時壓力。
  • 睡眠品質下降:長時間的睡眠並不等於高品質的睡眠。如果睡眠時間過長,反而可能進入淺層睡眠,醒來後感覺更疲憊,甚至出現頭痛等不適症狀。
睡得過量,有機會打亂生理時鐘

Photo from MamiDaily

健康補眠的黃金法則

要有效補眠又不影響健康,關鍵在於「適度」與「規律」。以下提供幾個黃金法則,幫助家長和孩子建立健康的暑假睡眠習慣:

彈性但不混亂的作息

雖然暑假可以放寬作息,但建議不要讓起床時間晚於平日的1.5至2小時。例如,平日早上7點起床,假日最晚可延至9點。這有助於維持生理時鐘的穩定,避免開學後難以調適。

善用午睡 但要控制時間

午睡是補足睡眠債的有效方法。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建議控制在20至30分鐘。這段時間足以讓身體獲得休息,進入輕度睡眠狀態,恢復精神,但又不會進入深度睡眠,避免醒來後感到昏沉,影響晚上的入睡。

睡前放鬆 避免電子產品

睡前的儀式感對於優質睡眠非常重要。在睡前一小時,應避免使用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因為螢幕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影響睡眠品質。可以改為閱讀紙本書、聽輕音樂、泡澡或與家人聊天,幫助身心放鬆。

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確保臥室安靜、黑暗且溫度適宜。拉上遮光窗簾,避免光線干擾,同時保持室內通風,提供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有助於進入深度睡眠。

早晨接觸陽光 維持生理時鐘

起床後,拉開窗簾讓自然光線進入,或到戶外散步15分鐘。陽光是調節生理時鐘的最強大信號,能有效抑制褪黑激素,讓身體知道「該清醒了」。

晚餐不過量,睡前不運動

晚餐吃得過飽或太晚,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睡眠。此外,睡前進行劇烈運動會使身體處於興奮狀態,不利於入睡。建議在睡前2至3小時完成用餐和運動。

暑假補眠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也應以身作則

Photo from MamiDaily

家長與孩子共同調整

暑假補眠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也應以身作則,與孩子一同調整作息。家長可以:

共同制定作息表: 與孩子一起討論並制定暑假作息表,讓他們有參與感和自主權,更能遵守約定。

多安排戶外活動: 白天多安排戶外活動,讓孩子消耗體力,接觸陽光,這不僅有助於晚上入睡,也能豐富暑假生活。

耐心溝通,理解需求: 理解孩子想放鬆的心情,同時也要耐心解釋規律作息的重要性,避免因為作息問題而引發親子衝突。

總而言之,暑假是讓身心喘息的好機會,但健康的補眠方式應是「規律」而非「隨意」。透過上述方法,家長和孩子都能在假期中獲得充足的高品質睡眠,以最佳狀態迎接新學期的挑戰。

Text:Mami Editorial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最強媽媽】51歲女醫生生二胎 與大仔相差30歲 力數高齡媽媽好處:有錢又有時間

MamiDaily

【虎媽】安排囡囡學5個興趣班 遭老公怪責 港媽堅持為個女好

MamiDaily

【教養方法】不准孩子晚歸 每餐飯都要清晒剩餸?心理學家點名3種最傷孩子的教養方式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