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正向管教】孩子動手打人怎麼辦?破解背後行為密碼,6個方法引導孩子和平解決問題

MamiDaily

更新於 10月15日08:05 • 發布於 10月15日04:00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當孩子因為不如意而出現打人、咬人或推人的行為時,許多家長難免會感到憤怒和尷尬。如果還接到學校或其他家長的「投訴」,更可能感到愧疚與無助。然而,這些攻擊行為除了容易對他人造成傷害外,也可能讓孩子被貼上負面的標籤,進一步影響他的人際關係。其實,行為背後可能反映孩子在處理衝突、表達需求或調節情緒上遇到了困難。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及時制止行為傷害,並協助孩子學會以非暴力方式解決問題和表達自我。

打人行為背後可能反映孩子在處理衝突、表達需求或調節情緒上遇到了困難。

Photo from MamiDaily

了解孩子動手打人的深層原因

要有效解決孩子的攻擊行為,首先必須理解其背後的原因。孩子通常不會無緣無故地攻擊別人,而是因為他們缺乏某些能力,或正處於某些特定的情境中。

1.衝動控制與情緒調節能力不足

幼兒的大腦前額葉尚未發展成熟,這部分腦區負責衝動控制與情緒調節。當他們感到強烈的憤怒、挫敗或興奮時,往往會「手快過腦」,難以控制自己的衝動,直接用肢體反應來表達。

2. 爭奪或保護自己想要的東西

孩子們會因為爭奪玩具、物品、空間,甚至是因為爭寵而動手。在學校裡,幼兒可能會為了搶玩具而打人;在家裡,他們可能會因為父母關注年幼的弟妹而感到不滿,進而動手。

幼兒可能因為爭奪或保護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動手。

Photo from MamiDaily

3. 遇到挫折時不懂得用言語表達

許多年幼的孩子還沒有足夠的情緒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當他們生氣時,可能不懂得說「我很生氣!」、「我想玩這個玩具!」或是「他拿走了我的東西!」,於是就選擇了最直接的肢體語言來代替。

4. 感覺受到威脅或傷害

有時,孩子會因為感覺受到威脅或傷害而啟動自我防衛機制。例如,當別人不小心踩到他,或是取笑他時,他可能會出於防衛而動手打人。

5. 模仿錯誤的示範

孩子可能會從電視、網路、遊戲或同伴身上,觀察到以動手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而模仿這種錯誤的行為模式。因此,家長與照顧者需要以身作則,避免使用體罰來教育孩子,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如何有效引導孩子、改變行為?

了解原因後,接下來就是要用正確的態度與方法,引導孩子學習更健康的應對方式。

1.即時介入,確保安全

看到攻擊行為的第一時間,請立即介入,避免有人進一步受到傷害。用溫和但堅定的語氣與動作來中斷行為,例如:立刻抓住孩子的手,將孩子們分開,或將孩子帶離現場,並對他說:「停止!不可以打人/推人!」

當成人一看到攻擊行為,需要即時介入,以確保安全。

Photo from MamiDaily

2.同理情緒,協助表達

在孩子情緒激動時,直接的批評往往沒有效果。家長可以換個方式說話,用「我訊息」代替「你」開頭的指責(例如:「你怎麼又打人?」)。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很生氣,所以動手了。」這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理解,也能避免他們因為被指責而產生抗拒心理。

3.溫和協助孩子冷靜

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要保持冷靜的態度,幫助孩子平靜下來。這時如果家長也表現激動,只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加失控。在孩子發動攻擊時,其實他們可能正處於極度恐懼中而啟動自我保護,此時需要家長來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4.堅定教導「打人會造成傷害」

在孩子冷靜下來後,家長的態度必須明確且堅定,讓他知道打人是錯的。你可以接納孩子負面的情緒,但同時也要讓他理解,他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影響。例如:「我知道妹妹搶了你的玩具,所以你很生氣,但是不管多生氣,打人或推人都是不對的。」

成人應教導幼兒暴力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影響。

Photo from MamiDaily

5.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除了讓孩子說「對不起」,更重要的是教導他們如何修補關係。例如:引導他去關心和安撫對方,或是畫一幅圖畫送給對方。這些具體的行動能讓孩子學習承擔後果,並理解如何修復因自己行為所造成的關係傷害。

孩子動手打人後,成人除了引導孩子說「對不起」,更重要的是教導他們如何修補關係。

Photo from MamiDaily

6.教導控制情緒的方法

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許多家長會發現,明明教過孩子不可以打人,但同樣的行為還是會發生,這是因為孩子缺乏「練習」。情緒管理是需要透過日常練習,才能真正內化。在平常的日子,你可以主動教導及與孩子練習生氣時的替代方案,例如:深呼吸、喝水、或暫時離開現場。透過生活情境和繪本故事,讓孩子知道「手不是用來打人的」,而是可以用說話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孩子成長的路上難免會出現令人頭痛的行為,但這也是他們學習成長的機會。透過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並運用温和而堅定的引導方法,我們不僅能即時糾正孩子的攻擊行為,更能幫助他們建立情緒管理能力,學會以和平、正向的方式與人互動,提升化們的社交技巧。

延伸閱讀
【幼兒寫字攻略】寫字寫到好似打風咁?5個方法 助你破解寫字困局!

延伸閱讀
【育兒爭議】2歲兒超市亂掟商品落地取樂 售貨員阻止反激怒怪獸媽:玩不夠會哭!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脾氣暴躁】媽媽疲倦常發脾氣 6歲女委屈表達不滿 一句話讓媽媽紅了眼眶:原來孩子一直看著

MamiDaily

【升學】幼稚園面試子女突然哭鬧點算好? 父母如何備戰? 附6大熱門考試玩具

MamiDaily

【出生次序】父母用心良苦保密三胞胎排行18年! 保護孩子真性情 結果令人意外?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