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做復健左腿突劇烈腫脹竟是「髂靜脈壓迫」 醫:嚴重恐肺栓塞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09月18日07: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
「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在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是下肢急劇腫脹、疼痛和走路困難,還有可能合併左下肢靜脈曲張等。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70歲的曹姓婦人患有慢性腎病變第三期,因為車禍受傷在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做復健,在復健過程中突然出現左大腿及小腿腫脹,會診該院心臟內科王美英醫師發現可能有血栓,建議吃抗凝血劑藥物後稍有改善,但一個月後卻又腫脹復發。王美英醫師經超音波檢查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是動脈壓到靜脈,診斷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最嚴重時將引發肺栓塞死亡;與家屬討論後採用微創靜脈支架手術,讓林姓婦人左腿消腫繼續復健。

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常見這些症狀 嚴重恐致肺栓塞

王美英醫師表示,髂靜脈位於髂動脈和脊椎骨之間,髂靜脈因為受壓而引起的下肢靜脈回流障礙,即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iliac venous compression syndrome ,IVCS)」。在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是下肢急劇腫脹、疼痛和走路困難,還有可能合併左下肢靜脈曲張等。髂靜脈壓迫有可能發生在單腳或雙腳,若未即時治療可能會發生深層靜脈栓塞、肺栓塞等併發症。

好發20至50歲女性、久坐上班族 無症狀或輕症採保守治療為主

王美英醫師說,「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好發族群多為20至50歲女性,或是久坐的上班族,女性發生率較高原因可能是骨盆腔結構和生理週期變化等。這位7旬婦病例較為罕見,很可能是因為車禍受傷臥床而血液循環不佳,所以才會導致下肢發生靜脈栓塞。

而「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可透過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檢查為診斷的重要依據,針對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病人可給予保守治療,例如抬高患肢、避免長時間臥床或坐著,以及口服藥物等。

預防髂靜脈壓迫症候群 加強核心運動、避免久坐臥

王美英醫師說,治療「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傳統手術包括:髂靜脈切開成形術或襯墊減壓術,雖然手術方式很多,但是大部分手術療效有限。目前球囊擴張和支架植入方式具有傷口小、操作簡便的優點,手術中利用血管內超音波確認靜脈壓迫的位置,決定支架長度和大小,再利用氣球導管進行漸進式靜脈管腔擴張,最後在總髂靜脈置放自膨式靜脈支架。

王美英醫師強調,民眾若要預防「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平時應該加強核心運動、避免久坐臥和適時補充水分。髂靜脈壓迫造成的下肢靜脈高壓初期大多沒有症狀,如果民眾下肢出現不對稱腫痛或是走路不順的情形,建議儘快尋求專業醫師評估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免發生相關的併發症。

查看原始文章

腳腫如象腿甚至變黑潰瘍! 當心「髂靜脈壓迫」

台灣健康醫療網

47歲女左下肢腫脹紫黑 竟是左髂靜脈壓迫症引起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