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肆生死|盤點上半年逾 40 餐飲品牌退場 內地火鍋店搶佔逾兩成市場
香港本地飲食業面對空前壓力。據《集誌社》統計,自 2023 年至 2025 年 7 月,已有超過 80 個本地及海外餐飲品牌退出香港市場,而當中僅 2025 年上半年,就佔逾 40 個,數量幾近過去兩年總和,大班麵包西餅、海皇粥店、鴻星海鮮酒家等香港人耳熟能詳的品牌,在今年執笠欠薪收場。與此同時,中資餐飲品牌則持續快速南下,兩年內約 30 個品牌在港開設超過 150 間分店。當中不乏上市公司,其中進運香港後,在本港火鍋的市場佔有率,已逾兩成。
根據餐飲平台及業界消息統計,2025 年上半年結業品牌當中,部分為深耕香港十年以上的老字號,包括「大班麵包西餅」、「海皇粥店」、「燉奶佬」等,亦有過去數年新興人氣品牌如「火鍋撚」、「唇茶」等。海外「過江龍」方面,包括日本「金田家拉麵」、台灣「日船」及「Dazzling Cafe」等也相繼撤出香港。
2023 年至今,結業趨勢持續:2023 年至少有 18 個品牌退場,2024 年至少增至 28 個,而 2025 年上半年單一季節已至少逾 40 個,顯示整體市場競爭壓力與營運環境正持續惡化。
香港近年消失的味道
中資餐飲 兩年半約 30 品牌開逾 150 分店
本地與海外品牌撤退同時,中資餐飲品牌近年大舉進軍香港市場。過去兩年半,約 30 個來自內地的品牌在港開設逾 150 間分店。以袁記雲餃最為進取,一年間開設 23 間分店,平均每月一至兩間;飲品品牌如「茉酸奶」(MoreYogurt)亦快速擴張至 16 間。
進駐香港的中資品牌涵蓋火鍋、米線、飲品、小食等,包括「呷哺呷哺」、「九毛九」、「蜜雪冰城」、「瑞幸咖啡」及「茶百道」等,已於內地或香港上市的大型連鎖集團,在資本、營運標準化及供應鏈整合上具明顯優勢。
內地進軍的口味
進駐商場變「小深圳」
這些品牌集中開店於銅鑼灣、尖沙咀、旺角、中環等鬧市,亦積極搶佔荃灣、元朗、葵芳等人流密集地區商場舖位,包括尖沙咀 K11、旺角 MOKO、啟德 Airside、沙田新城市廣場、將軍新都城、屯門 V-city等,形成廣泛覆蓋網絡,部分商場甚至被形容為「小深圳」。
若以店舖類別而言,火鍋市場中,中資正威脅「本地薑」的領導地位。根據最近香港第三間赴美上市的火鍋企業餐飲公司 Happy City 提交的公開文件,當中引述國際知名資本顧問公司「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的報告指,2024 年財政年度,海底撈、湊湊火」市佔率位居首2、3位,分別為11.9%、9.1%。惟當中還未反映及後大舉擴張的「太二酸菜魚」和其他知名內地火鍋店。
茶飲市場方面,中資品牌如「蜜雪冰城」、「茉酸奶」、「霸王茶姬」、「啊一檸檬茶」、「瑞幸咖啡」等,以密集式擴張及價格策略,迅速搶佔市面。這些品牌在兩年內進駐大型商場,開店密度明顯高於本地和台灣品牌。香港多間本地茶飲品牌結業,包括「唇茶」5月全線關閉。不過,以數量而言,台灣品牌目前仍可維持在香港佔最大市場。
根據美聯工商舖最近公布數據,截至 2025 年第一季,香港四大核心區(中環、尖沙咀、銅鑼灣、旺角)街舖空置率升至約 12.1%,為近四年半新高;而 2024 年第三季至 2025 年第一季期間,整體結業率達 11.4%,為疫情復常以來高位。
不過,同期開業率亦達 10.6%,反映市場雖然面對持續淘汰壓力,但新品牌補位速度快速,出現「高結業、高開業」的換血現象。從開業主體來看,內地品牌明顯成為主要新增力量。
外界普遍認為,本港餐飲業正面對結構性挑戰,包括市道疲弱與消費外流,疫情後港人北上及外遊習慣形成,內地高 CP 值飲食選擇吸引大量消費轉移;租金、人工及原材料等營運成本上漲,打擊小型及傳統經營模式;資本與品牌優勢懸殊,尤其是中資品牌多為上市集團或具大型供應鏈背景,可在短時間內吸納黃金地段舖位及進行大規模市場推廣。與此同時,部分中資品牌本身在大灣區具強大知名度,來港後迅速建立品牌認知,亦對本地品牌造成競爭壓力。
集誌社檔案|新城市廣場三內地品牌食肆六月齊停業 木屋燒烤請外勞
內地食肆大舉進軍香港同時,在六月上旬,三個在新城市廣場開業只有約三個月的內地餐飲品牌「北野銅鑼燒」、「檸季手打檸檬茶」及「fufuland」,相繼暫停營業。
新城市廣場網頁顯示三間店舖已停止營業,門外曾貼上「內部裝修」字條。記者七月下旬到現場視察,未見有任何裝修跡象,膠閘亦再沒有貼上告示。翻查資料,連同「茉酸奶」及「他的麵」,五個內地餐飲品牌均為 CMK TK Holding Limited 的旗艦品牌。
資料顯示,CMK TK 由盛志穎在 2025年 2 月 18 日於香港成立, 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303區總監 沈顏三月加入董事。盛志穎同時亦是 FUFU LAND CATERING COMPANY LIMITED 的董事,該公司創辦人郭基富今年5月離任後,盛志穎才接任董事。約一個月後,「fufuland」暫停營業。
投資推廣署助 58 過江龍來港 內地企業佔53%
翻查資料,投資推廣署在 2024 年協助過 58 間來自內地及海外的旅遊及款待行業,到港開始或擴展業務,內地企業有 31間,佔整體的 53%。投資署指會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及量身訂製的支援服務」,如協助物色辦公室、員工招聘、申請簽證或介紹商業伙伴及服務供應商等。
投資推廣署網頁列出近三年內曾協助或推廣的 31 間内地餐飲品牌,當中有 15 個品牌已在港開設多於一間或以上分店,十個品牌至少擁有三間分店,亦有兩個品牌面臨分店結業。現時在港擁有12 間分店的檸季手打檸檬茶於 2024年起,有3間分店接連結業。
姚姚酸菜魚 分店四變二
另一間面臨分店結業的餐廳為姚姚酸菜魚,分店數目已由高峰時的四間減至兩間。「姚姚酸菜魚」由傳承飲食有限公司營運,公司董事為身兼香港內地餐飲協會執行會長的吳鴻圖,他同時持有傳承(四季椰林)有限公司及傳承(探魚)有限公司股分,營運「四季椰林」及「探魚」,三間品牌均曾接受投資推廣署協助。
木屋燒烤請外勞
2024 年 4 月在旺角開設首間分店的木屋燒烤,亦獲投資推廣署協助。負責人陳慧君曾在開業初期接受傳媒訪問,稱受到香港投資推廣署邀請,協助發展香港夜經濟。翻查勞工處「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木屋燒烤現正聘請侍應生、燒烤廚師及洗碗員各兩名,侍應生的月薪為$14,930,在本地招聘網搜尋同樣職位則顯示最低為$18,000。
記者根據木屋燒烤在本地招聘網站留下的聯絡方式致電查詢,負責人全程以普通話回答,沒有直接回應為何申請「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強調木屋燒烤一直都有招聘人手,「不管是內地還是外地,只要來應聘就行了。」
歡迎追蹤以下平台,即時接收《集誌社》最新資訊,及付費訂閱支持!
【付費訂閱《集誌社》】
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訂閱《集誌社》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hecollectivehk
【Like 《集誌社》IG】
https://www.instagram.com/the_collectiv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