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不是退化或姿勢不良 72歲婦人「多節脊椎骨折」骨鬆危害僅次肺癌
72歲的林女士長期背痛,以為只是退化或姿勢不良,沒想到一檢查竟是嚴重骨質疏鬆導致多節脊椎壓迫性骨折!恩主公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黃昶昱指出,這類個案在門診相當常見,許多長輩只要「跌坐」或彎腰拿東西,就可能造成骨折,甚至連翻身、起床都痛到不行。
骨鬆危機 嚴重恐影響壽命與生活品質
黃昶昱表示,骨質疏鬆症是骨質流失、骨頭變脆的慢性疾病,據研究指出,骨鬆造成的失能程度僅次於肺癌,甚至高於乳癌與大腸癌。目前台灣的髖部骨折發生率為亞洲最高、全球第九,骨鬆問題不容忽視。尤其女性在停經後雌激素下降,骨質流失更快。
「有些人只是彎腰綁鞋帶、提重物,結果背部劇痛,一照X光才發現脊椎已經壓塌。」林女士的案例就是典型例子。她在接受DXA骨密度檢測後發現骨密度嚴重流失,經醫師建議進行微創骨水泥灌注手術(Vertebroplasty),術後當天就能下床行走,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誰該特別注意?醫師提醒「這些人要早點檢測」
黃昶昱醫師建議:
- 65歲以上女性、70歲以上男性都應定期檢測骨密度
- 接近停經女性、50歲以上體重過輕(BMI<18.5)者
- 有長期使用類固醇、甲狀腺疾病、風濕免疫病史者
這些族群都屬高風險族群,應盡早檢測與介入治療,防止骨折意外發生。
營養師教你顧骨三要訣:吃對、動勤、不跌倒!
恩主公醫院營養師林美怡提醒:「骨頭不像皮膚會自癒,流失了就回不來!」想顧好骨本,日常要從三方面做起:
- 吃得對
成人每日應攝取約 1000毫克鈣質,可從牛奶、優格、小魚乾、豆腐、深綠蔬菜補充。
維生素D(蛋黃、鮭魚、鯖魚)與鎂(堅果類)也能幫助鈣吸收。少喝碳酸飲料與咖啡、避免高鹽
飲食,才能讓鈣留在骨頭裡。 - 動得勤
每週至少三次負重或抗阻運動,如快走、深蹲、爬樓梯、太極拳等。
每天曬太陽15分鐘,也能促進維生素D生成。 - 不跌倒
居家保持明亮、防滑,浴室加裝扶手,訓練下肢肌力與平衡感,降低跌倒骨折風險。
根據國健署調查,台灣三歲以上族群的鈣攝取量普遍不足。林美怡營養師強調,預防骨鬆,最好的時間就是現在。
鈣要吃得夠!營養師揭台灣人普遍缺鈣
林美怡營養師補充,想讓骨本更穩固,不僅要吃對,更要吃得夠。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06–109年)」資料顯示,台灣三歲以上族群的鈣攝取量普遍未達建議量。
依衛福部建議:
- 10–12歲:每日 1000毫克鈣
- 13–18歲:每日 1200毫克鈣
- 成人(19歲以上):每日 1000毫克鈣
她建議,應透過每日兩份乳品、豆製品與深綠蔬菜補足基礎骨本營養,避免長期缺鈣導致骨質流失。林美怡強調,預防骨鬆,最好的時間就是現在。
文/楊依嘉、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