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大腦缺水】孩子愛哭常喊累與不愛喝水有關? 醫生揭示:孩子大腦缺水的7個警訊

MamiDaily

更新於 10月13日11:01 • 發布於 10月13日07:00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家中孩子總愛滿頭大汗地跑來跑去,卻常常玩到忘記喝水。對他們來說,水既無味又無趣,哪會比果汁或汽水吸引?但家長可能不知道,若孩子長期飲水不足,除了會口乾舌燥,連情緒、專注力、甚至大腦功能都會受到影響。

家中孩子總愛滿頭大汗地跑來跑去,卻常常玩到忘記喝水

Photo from MamiDaily

水是孩子成長重要基礎

兒科醫生 Michael Glazier 指出,水分是孩子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基礎,它能幫助骨骼、關節與牙齒健康發育,也能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與代謝,讓大腦保持清晰、情緒穩定。然而,根據研究顯示,多數美國兒童與青少年每日飲水量僅約680毫升,遠低於建議的標準。

兒科護理師兼神經教育者 Ciara DeWitt 補充,孩子的身體代謝水分比成人快,更容易出現脫水狀況。若家長能及早察覺大腦缺水的徵兆,往往能幫助孩子恢復活力與情緒穩定。以下是孩子大腦缺水的七個警訊:

孩子的身體代謝水分比成人快,更容易出現脫水狀況

Photo from MamiDaily

1. 情緒突然變得不穩

平時開朗的孩子若突然變得易怒、愛哭或情緒化,可能是因為體內水分不足。DeWitt 解釋:「大腦需要水分來維持神經傳導的穩定,脫水會讓情緒控制變得困難。」此時一杯水,反而可能比安撫還有效。

2. 明明睡飽卻還是懶洋洋

若孩子睡得足夠卻依然顯得疲倦、無精打采,也要懷疑是否水喝太少。水分不足會讓血液循環變慢,大腦氧氣供應下降,孩子自然顯得精神不濟。有時甚至會出現頭痛、注意力下降的情況。

3. 專注力明顯變差

「大腦的訊號傳導依賴水分,當體內缺水,處理資訊的速度就像影片卡頓一樣。」DeWitt 說。若孩子上課容易發呆、聽不進老師的話,除了分心,也許是水太少了。

若孩子上課容易發呆、聽不進老師的話,除了分心,也許是水太少了

Photo from MamiDaily

4. 頭暈、眼花或走路不穩

孩子若突然說「頭暈」、「天在轉」或走路搖晃,別急著認為是裝的。脫水會影響血壓與循環,使大腦暫時供血不足,尤其在劇烈運動或天氣炎熱時更容易出現。

5. 嘴唇乾裂、舌頭發黏

這是最容易被忽略但也最明顯的早期信號。Glazier 醫生提醒:「若孩子嘴唇乾裂、舌頭發黏或唾液變少,就表示身體已經缺水。」此時應立即補充水分。

若孩子嘴唇乾裂、舌頭發黏或唾液變少,就表示身體已經缺水

Photo from MamiDaily

6. 眼窩或臉頰凹陷

當孩子臉頰看起來消瘦、眼睛凹陷,或是嬰幼兒的囟門下陷,往往是中度脫水的跡象。學齡兒童若皮膚被捏起後不易回彈,也代表身體的水分不足。

7. 尿液顏色變深、上廁所次數減少

脫水會讓腎臟儲水量增加,使尿液變深。DeWitt 提醒,孩子常常玩得太投入而忘記喝水,「當孩子說不渴時,身體其實早已缺水。」

讓孩子愛上喝水

預防孩子脫水,其實從生活習慣開始。Glazier 醫生建議家長:

  • 讓水隨手可得:準備可重複使用的水瓶,讓孩子上學、外出、運動時都能方便補水。
  • 以身作則:孩子會模仿大人,如果父母常喝水,他們自然也會照做。
  • 溫和提醒:孩子玩得開心時容易忽略口渴,適時提醒效果最好。
  • 增加水的吸引力:在水中加入一片檸檬、薄荷或草莓片,既有風味又無需加糖,更容易吸引孩子。

多喝水這件事看似簡單,卻是守護孩子健康與情緒穩定的關鍵。下次當孩子無精打采、脾氣突然變差,不妨先遞上一杯水,或許這就是他身體最需要的東西。

延伸閲讀:

【學習習慣】孩子學習效率低還容易注意力不集中?18個方法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延伸閲讀:

【兒童健康】9歲女兒筆記本寫「千萬別打開」 媽媽揭難過真相:女兒偷減肥!網民指是求助信號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新手家長迷思】Playgroup 是「名幼」入場券?9大與「名幼」相關的Playgroup 選對課程才有直接優勢

MamiDaily

【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接種計劃 5大類人士免費或獲資助打針 到校外展服務首次可選噴鼻式疫苗

MamiDaily

【婚姻】只擺酒不註冊 成為內地年輕人婚姻常態 是人間清醒還是法律兒戲?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