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同樣有潔癖「強迫症、強迫人格大不同」 醫師舉例一比就懂

中天新聞網

更新於 11月03日19:20 • 發布於 10月30日07:37

許多人追求環境整潔,但當清潔成為焦慮來源並影響日常生活時,可能已超出單純潔癖的範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主任楊逸鴻指出,所謂的「潔癖」有時實際上是強迫症或強迫人格的表現,這兩種狀況雖名稱相似,但在心理狀態與治療方向上有顯著差異。

強迫症患者常被認為有潔癖,但除了特定區域一塵不染外,其他地方可能因無暇整理而雜亂不堪。(示意圖/Pixabay)

北市聯醫分享了一位近60歲A君的案例,她每天最耗時的活動不是家務,而是反覆檢查地板是否有落髮。即使剛確認過地板乾淨,幾分鐘後仍會忍不住再次查看,往往需重複十多次才能暫時緩解焦慮。有趣的是,雖然她被認為有「潔癖」,但家中除了地板一塵不染外,其他區域反而因無暇整理而雜亂不堪。這種無法控制的重複行為正是強迫症的典型表現。

楊逸鴻主任解釋,強迫症(OCD)是一種精神疾病,患者會出現反覆、無法控制的思想(強迫思考)和行為(強迫行為)。患者通常意識到這些想法和行為不合理,但仍無法克制,若不執行這些行為便會感到極度焦慮。強迫症患者常見的行為包括過度洗手、反覆檢查、強迫性計數等。

年近6旬的主婦B君,同樣重視整潔,卻與A君不同,她檢查地板後若沒發現髮絲,一天內就不再重複檢查,但她對整體秩序要求極高,桌椅要對齊、毛巾四角要平整、冰箱內食物要分類排列等,家中總是一塵不染,但她常為趕進度、力求完美而焦慮不安,甚至因家人打亂秩序而動怒。

強迫人格患者不會執著於特定部分,但過度工作、固執己見,且難以授權給他人。(示意圖/Pixabay)

楊逸鴻解釋,這屬於強迫人格。強迫人格障礙(OCPD)則是一種人格特質,表現為對秩序、完美和控制的過度追求。這類人往往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合理且必要的,缺乏對問題的自覺。他們可能極度注重細節、過度工作、固執己見,且難以授權給他人。

針對強迫症,目前主要採用認知行為治療(CBT)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式。認知行為治療中的暴露與反應預防(ERP)技術特別有效,能幫助患者逐步面對引發焦慮的情境而不執行強迫行為。而強迫人格障礙則主要通過心理治療來改善,幫助患者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模式並學習更有彈性的思考方式。

楊逸鴻主任提醒,當清潔行為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或人際關係時,應尋求專業心理健康資源的協助,透過專業評估找出適合的治療方案。

川普評價習川會:滿分十分「有12分」 涉關稅、稀土成果一次看

中天新聞網

習川會後美國宣布芬太尼關稅下調至10% 即刻生效

中天新聞網

CNN:擔憂美國支持動搖 台灣考慮撤換駐美代表俞大㵢

中天新聞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