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幼兒共病風險高 5 倍,確診後 1 年內是發病高峰
最新研究顯示,自閉症不僅影響社交與行為發展,也與多種身體疾病密切相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與台北醫學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合作,運用全國健保資料庫進行大規模世代分析,發現學齡前自閉症兒童在確診第一年內神經、免疫與代謝疾病的發生率,明顯高於一般幼童,部分疾病風險更達 5 倍之多。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Autism Research》。
自閉症發生率在全球持續上升,其中約 7 成患者合併至少一種疾病,常見的有癲癇、自體免疫疾病、過敏與腸胃問題等。為了解病程進度以利早期療育介入,國內外醫界、學界對此進行研究。研究第一作者、臺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莊宇婕指出,自閉症幼兒確診後 1 年內,與同齡兒童相比,腦血管疾病、癲癇及糖尿病的發生率比值超過 5 倍。即使經過 5 年追蹤,風險仍未下降,顯示身體健康問題在幼年期即已出現並持續存在。
研究進一步分析性別與智能障礙對共病的影響,發現合併智能障礙的自閉症幼兒,其腦血管疾病、癲癇與高血脂風險均較高;女性患者與住院確診者的身體共病率也顯著增加。臺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郭千哲也表示,自閉症確診後的第一年,是身體疾病風險的「高峰期」,可能原因包括與自閉症相關的基因變異、免疫失調或活動量不足與飲食問題等生活型態。
郭千哲表示,研究凸顯自閉症兒童自幼即承受沉重的身體健康負擔,政府應提供相關的臨床照護與公共衛生策略,未來研究也應進一步探討自閉症兒童疾病風險升高的病因因素,以便發展更有效的治療策略。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