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電視31《大自然逐樣解3》| 野草頑生: 城市角落的生存之道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著名詩人白居易以「野草」為題,賦比堅韌、頑強的生命力。當城市混凝土縫隙裡鑽出一抹青蔥綠意,野草的生命之旅也在香港的土地上悄然上演著,它們在馬路邊、牆縫裡、屋頂上,構建著不為人知的生態王國。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大自然逐樣解3 — 野草 春風吹又生?》帶觀眾深入城市角落,見證野草頑強生長的奇妙景象。
在鋼筋水泥的都市叢林裡,野草在磚縫石隙間紮根生長,它們無需人類打理照料,以「自生自滅」的生存模式應對氣候及環境變化。當野草生長在妨礙通行或農作物生長的地方,人類會將它們視作「雜草」,將其清理移除。
野草在磚縫石隙間紮根生長,以「自生自滅」的生存模式應對氣候及環境變化。
白花鬼針草是香港市區常見的野草,看似單朵的花序實則由無數小花組成,外層白色舌狀花如旗幟般招引蜜蜂等傳粉者,中央黃色管狀花則負責製造和接收花粉、延續生命。
白花鬼針是香港市區常見的野草,看似單朵的花序實則由無數小花組成,結構精密。
野草雖然野蠻生長,但它們從不是孤立的生命。在它們構築的微生境里,螞蟻與蚜蟲上演著「保護換蜜露」的共生戲劇;芒草在秋風中成為搖曳的銀浪,是都市人鏡頭裡的詩意風景。而我們也能在食譜上看到一些野草的名字,如薺菜成為餃子裡的清香餡料;野葛菜(蔊菜)化身成港人熟悉的清熱涼茶。
薺菜是其中一種可食用的野菜,是港人熟知的薺菜餃子裡的餡料。
香港野草研究組WEEDsilience代表Homan和Ivy指出,野草是災後重生的先鋒植物,為其他生物鋪就生存之路,具有高生態價值。生態專家也倡議「城市荒野」的理念,提出城市規劃中保留自生植物,既能降低綠化成本,也能為蜜蜂、蝴蝶等城市生物搭建生命走廊。
透過XR技術,生態專家帶主持一同認識一整串生長的香港綬草。
野草用生命證明,最卑微的縫隙也能綻放出大自然的力量。下次駐足街頭,不妨低頭細察磚縫間搖曳的草葉,那裡藏著人類與生態環境的奧秘。「因為看見,是保育的第一步」,而《大自然逐樣解》也希望觀眾能「看見」和「保育」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大自然。期待下一季很快與你們再會,繼續探索香港野生生態之美!
* 備注:內文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影像素材。
* 香港電台製作十集半小時雜誌式生態節目《大自然逐樣解3》,介紹本地生態環境與不同物種,包括鴨仔、粉蝶、鷺鳥、燕子、河蝦、蜂類、石斑魚以及野草等,並邀請到本地生態專家,與觀眾共同探秘各種生態疑問。節目逢星期六晚上七點在港台電視31播出。
圖: 香港電台
節目監製:夏桂昌
文:鄭麗盈
The post 港台電視31《大自然逐樣解3》| 野草頑生: 城市角落的生存之道 appeared first on Fitz 運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