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外訪| 盤點立法會 19 次行程 預算共 166 萬元 未如上屆議會交代最終開支
「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個立法會換屆在即,今屆會期將提早在 10 月 22 日結束。《集誌社》盤點本屆立法會議員的 19 個共涉最少 166 萬元預算的「外訪」行程,發現今屆的外訪次數較上屆多一倍,但全部外訪均未如上屆般,在考察報告中列明最終開支。
這些外訪的成效如何、議員有何得著 ?翻查考察團回港後提交的考察報告,有代表團到訪新加坡、馬來西亞後,建議港府考慮與演唱會製作公司合作推出「元宇宙演唱會」;訪日本後則建議政府開發「香港熊貓旅遊」主題手機應用程式推動熊貓經濟。亦有多份報告附上逾百張圖片,動輒以數百字交代景點背景、以多個段落交代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工作等。
今屆 19 次考察兩次「外」訪、其餘屬「內」訪
立法會及轄下的委員會均可到香港以外地方進行職務訪問,以就某些議題取得第一手資料、了解其他地方做法,以便商議政策。翻查資料,今屆立法會由 2023 年初至今,共舉辦 19 個考察活動,至少 17 個有提交文件交代預算,共約 166 萬元,涉及 300 個議員人次參與(註:同一議員可參與多次外訪),平均每名議員每次預算花逾 5500 元。
至於上屆立法會,撇除受疫情和總辭影響的 2020 和 2021 年,在 2017 至 2019 年每年出訪兩次;共六次出訪,五次有在考察報告列明開支,共花費約 95.8 萬元,涉及 98 個人次參與,平均每名議員每次花費逾 9770 元。
今屆議員外訪平均預算花費較低,因 19 個考察活動中,只有兩個屬「外」訪,分別到亞洲的日本和東盟三國,其餘則是到內地考察;至於上屆議員,則有 3 次到訪中東的以色列,歐洲的芬蘭、英國和蘇格蘭,其餘則為「內」訪。
集誌社檔案:議員外訪預算每人 5.5 萬元
每名議員均獲安排一個 5.5 萬元的海外職務訪問帳目,以供議員在 4 年任期內參加在港以外的職務訪問。根據《內務守則》,若徵得內務委員會同意,外訪開支可記入議員有關帳目,而任何超出 5.5 萬元的開支則須有議員自行承擔;換言之,90 名議員的外訪預算,共涉及 495 萬元。
除個人帳目以外,議會聯絡小組委員會另有到訪其他立法機關的撥款。翻查資料, 2023/24 年度及 2024/25 年度,該小組委員會訪問活動的核准預算各為 50 萬元,用以支付考察團成員的交通、酒店住宿、膳食、旅遊保險及傳譯、紀念品等其他附帶開支。今屆立法會兩次「外」訪東盟及日本,均由該小組籌辦及撥款。
人均預算 5 萬訪日惹爭議參觀杯麵博物館、豐洲市場等景點
今屆議員外訪行程中,最惹爭議的是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在去年聖誕前夕與 7 名議員,包括陳穎欣、李梓敬、林琳、張宇人等到日本考察 4 天。行程包括參觀日清杯麵博物館、橫濱中華街、聖誕市集、豐洲市場等旅日熱門地點,每人行程預算近 5 萬元,包括 3.2 萬元的來回商務客位機票;預算原包括到訪日本及韓國,但因應當時南韓局勢緊張最終只到日本。
行程一度引「公帑旅遊」爭議,梁君彥其後回應指行程緊密、「我哋唔係旅行」,又稱跟足指引「冇大飲大食」。考察至今沒公開最終的使費開支,根據代表團回港後向內會提交 117 頁報告,考察目的包括向日本解說香港對日海產實施進口管制的考慮,就監測機制、檢測標準等問題交流;面對面向日本「說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介紹香港「由治及興」情況;遊說日本政商界支持香港加入 RCEP、了解旅遊熱點規劃配套等等。
訪日「發現」熊貓特色店舖建議發展熊貓經濟
行程有何得著?報告以 44 頁列出逾 80 項「觀察所得及建議」。當中包括指日本人非常喜歡大熊貓,議員在考察橫濱中華街時發現以熊貓為主題的特色店舖,輪候買熊貓造型蒸包的人龍綿延不絕,認為香港更具條件和潛力發展熊貓經濟,故建議將當時南區「處處有熊貓」系列活動推展至其他人流暢旺的地區、及開發「香港熊貓旅遊」主題手機 App,設計虛擬實景打卡點等。代表團又在參觀杯麵博物館後,建議港府參考日清集團,鼓勵具香港特色或「老字號」品牌開放工場或部分生產線供遊客參觀。
代表團亦就日本海產的入口管制與日本官員交流,報告建議政府加強駐東京經貿辦角色,就「對香港的不實傳言或誤解」約見持分者面對面解說、定期組織當地企業來港考察,「以事實粉碎流言」。
訪東盟三國人均逾 4 萬元建議推「元宇宙」演唱會
議員去年另出訪東盟三國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行 8 人的 7 日行程同樣乘坐商務客位來回,三國間的航程則為經濟客位,人均預算為 40,970 元,當中包括 2.3 萬元機票費用,及 1 萬元住宿開支。考察預算花費約 32.8 萬,行程包括會見各國代表及商會、到訪各國國會、觀摩新加坡國會議員會見市民環節、參觀印尼的雅萬高鐵等。提交的 153 頁報告中,「觀察所得及建議」有 132 項、佔 68 頁。
代表團與馬來西亞旅遊、藝術及文化部副部長會晤,報告指文化遺產旅遊是該國熱門旅遊選項,建議採取措施促進本港「文旅融合」,包括推出「文旅元宇宙大使」在網絡上「全方位地推銷香港」;又建議善用創科帶動演唱會經濟,如考慮與製作公司合作推出「元宇宙演唱會」,融合線上、線下,推動香港音樂文化及旅遊業發展。
與新加坡建屋局交流後,代表團指取得當局「促進置業措施的第一手資料」,提出多項建議「助更多香港市民一圓置業夢」。當中包括在公屋引入「寓租於供」,讓租戶以低於市值但高於一般公屋租金的費用租住公屋,以小額或零首期置業,將租金作為物業按揭供款;又建議引入「漸進式按揭」,讓住戶隨著家庭收入增加而按比例增加供款額。新加坡有預售組屋政策,議員又建議政府考慮推出「未來居屋計劃」,向合資格青年預售居屋樓花。
集誌社檔案:議員逾 4 小時航程搭商務艙 英議員限優等經濟客位
立法會議員出訪日本搭商務艙惹爭議,主席梁君彥指「是以一般的程序,和以往一樣的做法」,預算文件則解釋因航程逾 4 小時而乘搭商務艙。翻查資料,英國國會對專責委員會成員的外訪交通方式有訂立指引:一般而言,日間航程 3 小時以下航班應選經濟艙、3 至 10 小時的航班應選擇優等經濟艙。至於 3 小時以上的過夜航班、或 10 小時以上的日間航班則應選商務艙。
有關指引亦列明,所有考察行程須與有關委員會現正審議、並擬提交報告的事項有關,又指一般而言應在完成初步工作後才安排,並應先審慎考慮所需資料能否透過書面、口頭陳述,或非正式網上會議等方式獲取。
特首率 83 名議員「內」訪大灣區
今屆議員亦 17 次「內」訪。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是 2023 年 4 月,由特首李家超率 83 名議員到大灣區四城市考察四日,與深圳、東莞、佛山、廣州等地的官員茶敘及參觀多間國企等。但這次考察團,以及參加人數第二多、共 34 人出席的福建考察團,均未有如今屆其他考察團般,向內務委員會提交預算表。
2023 年 7 月的 5 日福建考察團,議員行程包括探訪在福建養老的香港長者、與廈門市委統戰部敘餐,到「三坊七巷」的心形榕樹前比「手指心心」打卡拍照等。考察報告長達 138 頁,其中 65 頁交代行程,又用多個段落介紹國家主席習近平過昔日工作,稱「值得注意的是,福州和廈門能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與習近平主席於 1985 年至 2002 年在福建工作超過 17 年息息相關。」又指習近平當年的理念和實踐,至今仍具指導意義,對代表團「考察啟迪良多」。
1.3 萬元訪上海蘇洲 4 日「花絮」包括參觀「繁花」飯店
至於去年 8 月,教育事務委員會 14 名議員、與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同行,往上海及蘇州考察,4 日行程人均預算近 1.3 萬元;行程包括參觀三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在滬港人和學生午餐和參觀學校等。考察報告指特區政府在愛國主義教育要「加把勁」,建議政府資助民間愛國團體保存文物,要「以學校為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載體」,從幼稚園開始培養學生愛國之情、讓愛國精神「在心中扎根」;又建議加強家長和教師教育,「激發孩子的愛國情懷」。
外訪議員之一梁美芬,在 Facebook 發文提及訪問團「花絮」,指考察期間「在當地朋友的安排下」,訪問團前往參觀「繁花」拍攝地和平飯店、參觀叫價高達人民幣88888 的「最高格調的總統套房」,形容夜景美不勝收,「大家不由自主拿起手機打卡影相」,又指欣賞了老人爵士樂表演,在緊張行程外「為第二天行程充充電」。
集誌社檔案:「完善」後考察安排、開支報告大不同
今屆立法會全部 19 份考察報告未提及具體開支。反觀上屆立法會,6 次外訪報告有 5 份有列明開支,細分交通、住宿、膳食及雜項支出。例如 2017 年由時任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帶領的九人訪問團,往以色列考察七日,列明 9 人共花費 28.3 萬元;當中 13.9 萬元為機票費用,具體列明 1 人乘坐經濟艙、 5 人坐經濟客位舒適艙、 3 人乘商務客位。
「外」訪安排亦跟以往不同。今屆日本及東盟的兩次外訪,均由 15 名議員組成的議會聯絡小組委員會建議,外訪者全是該會委員。上屆做法略有不同,2018 年立法會代表團往英國和蘇格蘭議會訪問,亦由議會聯絡小組委員會建議;當時委員會將議員按政黨分組,每組獲一個全額資助名額,未獲選者則可自費參加。
歡迎追蹤以下平台,即時接收《集誌社》最新資訊,及付費訂閱支持!
【付費訂閱《集誌社》】
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訂閱《集誌社》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hecollectivehk
【Like 《集誌社》IG】
https://www.instagram.com/the_collectiv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