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囤積症不是「愛物品多過家人」!VR模擬「丟棄」情境 助尋治療新方向

am730

更新於 09月08日09:47 • 發布於 09月09日10:30
「囤積症(hoarding disorder)」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精神疾病之一。

捨不得丟棄任何物品,久而久之家裡堆滿東西連走路都不行,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和人身安全。CNN報道指,「囤積症(hoarding disorder)」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精神疾病之一,要患者學會丟棄雜物不是易事,近期專家也正在測試將虛擬實境(VR)用於治療,讓患者先在模擬情境下訓練自己整理雜物,再回到家中落實。

囤積症常因「創傷」形成 專家:暫時慰藉但非妙藥

英國諾桑比亞大學心理學Nick Neave教授指出,人本來就很重視自己的財產,甚至死後也想擁有,所以才會有「陪葬品」的存在,「收集東西的衝動是人們的個性和文化的一部分,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其實用不上的東西。」

要如何區分正常的收藏行為和「囤積症」?Neave教授表示,自己遇到的多數囤積症患者都有童年創傷經歷,包括遭受身體虐待、性虐待、缺乏父母關愛、長期被忽視等。「要填補內心的空缺,靠囤積東西一開始很有效,但很快就會惡化成嚴重的成癮和心理健康問題,也更難解決。」

Neave教授說明,隨之而來的羞恥感和社會偏見會導致患者進一步被孤立,直接把雜物清理掉是一個好方法,但根本原因不解決,囤積症很容易就會捲土重來。

多數囤積症患者都有童年創傷經歷,隨之而來的羞恥感和社會偏見會導致患者進一步被孤立,直接把雜物清理掉是一個好方法,但根本原因不解決,囤積症很容易就會捲土重來。

囤積症患者自述經歷 遭朋友忽視靠「尋寶」慰藉

心理諮商機構同儕專員、囤積症專家Lee Shuer表示,自己從不用「囤積狂(hoarder)」形容任何人。「如果想建立信任和融洽的關係,這個詞一般會讓人反感,我就稱自己為康復中的尋寶者,也有人用收藏家、檔案管理員、環保主義者或末日準備者來稱呼自己,目的都是希望營造正面積極的氛圍。」

他分享,自己從小就跟其他孩子一樣喜歡收集貼紙和卡片,後來朋友們都有了別的喜好,留下他一個人。他在十幾歲時就開始出現抑鬱症狀,二十多歲時更加投入於「尋寶」作為心理慰藉,尤其在他發現自己因大量收集電玩而受到圈內人注意後,「直到接受治療,我才理解自己的行為。」

囤積症症狀|不斷購買同類型物品(am730製圖)
囤積症症狀|經常索取及收集免費物品(am730製圖)
囤積症症狀|會在街上收集別人棄置的物品(am730製圖)
囤積症症狀|難以棄置物品(am730製圖)
囤積症症狀|愛儲存別人認為沒有用的物品(am730製圖)
囤積症症狀|儲存的物品已長時間沒有使用(am730製圖)
囤積症症狀|家居出現衛生問題(am730製圖)
囤積症症狀|因物品與家人出現爭執(am730製圖)

書多到「十輩子」才能讀完!目標「訓練丟棄」但有落實困難

53歲的單親媽媽Kim分享,自己在接連遭到虐待、朋友去世和確診嚴重疾病的打擊後開始出現囤積習慣。「我會把路邊免費的東西裝滿我的車然後帶回家,像是衣服、需要修理的物品等,我家的書可能得花上十輩子才能讀完。」有一次她在自己家裡絆倒,才意識到自己患有囤積症。「不過丟東西真的很難,如果讓我們知道這些東西有好的歸宿,可能會好受一點。」

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囤積症研究計劃主任、精神科Carolyn Rodriguez醫生表示,現有治療方法多數著重訓練患者做出決策和丟棄物品,「在現實生活中丟棄雜物並不簡單,例如雜物堆積過高非常危險,讓團隊無法到個案的家提供幫助,丟棄帶來的情緒本身對患者來說也很痛苦。」因此,團隊希望能創造一個虛擬、相對安全的環境,她與團隊目前正在測試一種具開創性的虛擬實境(VR)干預措施。

團隊目前正在測試一種具開創性的虛擬實境(VR)干預措施,參與者在VR世界學習理解自己對物品的依戀,並練習將它們分別放入虛擬的回收箱、捐贈箱或垃圾箱,回到家後再真正地將這些物品丟棄。

專家:患者立意良善勿再誤解 新療法結合VR模擬情境助學習放下

在這項研究中,9名參與者被要求在他們家中最雜亂的房間拍攝360度的照片,以及30件要丟棄的物品。虛擬場景建立完成後,參與者可使用VR頭戴式裝置和手持遙控器在裡面移動。在一小時的療程中,參與者學習理解自己對物品的依戀,並練習將它們分別放入虛擬的回收箱、捐贈箱或垃圾箱,回到家後再真正地將這些物品丟棄。

現在協助推廣這項計劃的Shuer表示,社會對這些人的誤解多是「愛囤物多過愛家人」,但他們其實多數是出於好意,希望這些物品繼續被善用,雖然結果常常不盡人意。「在感受到被尊重的情況下學習放下,會讓人覺得自己並不是異類,也沒被社會拋棄。如果可以看到希望,人們也會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改變。」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原文刊登於 AM730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am730以下平台,接收最新、最啱你嘅消息!
Facebook:am730 (https://www.facebook.com/am730hk)
Instagram:am730hk (https://www.instagram.com/am730hk/)
YouTube:am730 (https://www.youtube.com/c/am730video)

查看原始文章

上海婦沉迷網購住垃圾屋 稱花光200萬積蓄免被賒借

am730

囤積症成因|屬強迫症的一種?治療方法一覽

am730

「不要逼我丟寶貝!」心理輔導員教你一鍵清理囤積症

am730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