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找不到感染病因?感染病原基因定序檢測輔助醫師精準用藥,助患者脫離險境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8月18日02:02 • 發布於 08月18日04:03 • Heho編輯部

過往,當病人因感染住院時,醫師往往只能依經驗使用抗生素,試圖在時間與病情的賽跑中搶救生命。然而,若無法即時找出致病原,病人容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如今,透過總體基因體次世代定序(mNGS)的技術,能夠輔助醫師迅速鎖定病因,讓臨床醫師在關鍵時刻使用正確藥物,提升治療成功率。

在台灣,每 10 萬人中有 287 人因感染死亡,每年更有逾 16,000 名病患進入加護病房。三軍總醫院感染科王永志醫師表示,過去因無法確定感染病原,醫師只能依經驗用藥,mNGS 技術的出現則改變了這一困境,使診斷更加精準,提升患者的存活率。這不僅是醫療科技的進步,也是臨床診斷工具的優化,更是對生命的守護。

用 mNGS 找到致病原,助患者恢復健康

研究顯示,感染病原基因定序檢測技術可以快速精準找到關鍵致病原,根據本土研究顯示感染病原基因定序檢測相較於傳統檢測,可提高 62% 的檢出率。王永志醫師分享臨床案例,一位 Uber 司機,因不明原因發燒、頭痛並伴隨意識昏迷住院,影像學確有指出感染跡象,但透過傳統檢查皆無法找出確切致病原,後經感染病原基因定序檢測發現鏈球菌,經治療後順利康復出院。另一名患者則是骨頭受傷伴隨感染,半年內頻繁進出醫院卻找不出病因,也無法好好工作。在醫師建議下,使用感染病原基因定序檢測檢出金黃葡萄球菌,投予正確藥物治療,身體康復後重返職場工作。感染病原基因定序檢測為臨床診斷帶來突破,也為病人重拾健康與希望。

為何傳統檢測找不到感染致病原?

事實上,臨床上類似的案例非常常見,當臨床醫師找不到感染致病原時,只能靠臨床經驗,並依據患者的臨床症狀,如:發燒、呼吸困難、疼痛……等症狀,針對可能的致病原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藥物來控制病情。然而,若在治療過程中病情持續惡化,患者最終仍可能因感染而不幸身亡。

為何找不到感染致病原?王永志醫師解釋,許多感染由各類微生物引起,包括:細菌、病毒、黴菌與寄生蟲。傳統檢測方法如血液培養、血清學或 PCR……等技術,需事先推測可疑的病原,再進行檢測。若初步判斷錯誤,就可能無法偵測到真正的病原,導致漏檢。這樣的困境在急重症患者中尤其常見,肺炎有 62% 無法找到明確病原,而腦膜炎的病原不明率甚至高達 40%~60%。

王永志醫師指出,傳統的檢測法,檢出率往往不高,且需要較長的時間,難以及時協助臨床醫師做出診斷。以最常見的細菌培養為例,平均需要 5 天以上才能獲得結果;若病人在採檢前已使用過抗生素,檢測靈敏度會大幅降低,導致真正的病原體無法被檢出,進一步增加診斷難度。

新型的多重 PCR 檢測雖具高靈敏度,即使病原體量很少也能偵測出來,但仍存在一些限制。它所能檢測的病原數量有限,且必須先預設可能的感染來源,再針對特定病原進行基因偵測。這樣的「先猜再找」方式,若初步判斷錯誤,就有可能漏掉真正的病因,讓臨床治療變得更加困難。相比之下,感染病原基因定序技術則不需預設病原種類,可全面偵測各類可能引起感染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黴菌及寄生蟲,大幅提升診斷的廣度與準確性,是近年感染診斷上的重大突破。

以發燒為例,約有 7 成的感染疾病都是以發燒表現,但也有少部分的血液腫瘤疾病或是自體免疫疾病,初期症狀也是發燒。若沒有找到確切病因,臨床會朝 感染症方向治療。在這種情況下,病患有可能延誤診斷時間,而影響病程的發展,也可以透過感染病原基因定序來排除感染,確定治療方向。

為何感染病原基因定序可以偵測各種微生物?

王永志醫師解釋,感染病原基因定序檢測透過基因定序的方式,鎖定檢體中所有的遺傳資訊,比對資料庫中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上萬種病原資料,快速精準找到關鍵致病原,將傳統檢出率 26% 提高至 88 %,並在常態 24 小時內產出報告,更有助臨床醫師快速精準用藥。

感染病原基因定序檢測可以將樣本中所有微生物的 DNA 或 RNA 以定序的方法,同時識別出多種微生物種類。他指出,透過此方法可以快速發現微生物的基因片段,進而鑑定屬於哪一種細菌、病毒、黴菌或者是寄生蟲,提供臨床醫師在搶救的黃金時間使用正確抗生素。

何時該使用 mNGS?

雖然 mNGS 在病原檢測上具突破性優勢,王永志醫師提醒,並非所有感染症都需使用此技術。根據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專家於 2025 年 7 月 25 日台灣醫學期刊發表《總體基因體次世代定序於鑑定感染症病原之臨床應用建議》指出,感染病原基因定序檢測適用於下列情況:

  • 一般患者可先利用傳統檢驗或 PCR 進行檢測,若仍找不到致病原且疾病持續惡化,就可以考慮是否利用感染病原基因定序檢測診斷。
  • 急重症、免疫缺陷、混合感染、特殊疾病等患者,建議可優先使用感染病原基因定序檢測診斷,因為感染性的疾病惡化往往只是一瞬間,省下的每一分鐘,都攸關生命。

該建議內容詳列使用時機、檢體選擇、報告解讀原則與可能限制,提供臨床第一線更清楚的實務參考,協助醫師正確整合感染病原基因定序檢測技術於臨床診斷流程中。

第五屆 mNGS 國際高峰會 9/13 登場

為推動此項技術的臨床落地與區域交流,由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及抗生素抗藥性防治中心主辦的「第五屆 mNGS 國際高峰會」將於 2025 年 9 月 13 日在台北舉行。本屆會議邀請來自日本的兩位感染症權威學者—長崎大學栁原克紀教授與愛知醫科大學三鴨廣繁教授來台交流,與台灣感染症、感染管制、檢驗與重症領域的多位臨床專家同場對談,分享國際最新應用經驗與挑戰。

會議將聚焦於 mNGS 在感染症臨床應用的實證案例、技術評估、跨科整合與未來發展建議,是目前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感染診斷技術高峰會之一。

報名連結:https://go.ievent.tw/APG0913

文/邱玉珍 圖/巫俊郡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手麻可能是身體在求救!一張表判讀「手麻」是什麼病

Heho 健康(台灣)

頑固內臟脂肪最怕它?新研究:吃 1 物能促進代謝、有效打擊內臟脂肪

Heho 健康(台灣)

預防 40+ 的健康隱憂!揭曉調節血糖血脂的 4 關鍵營養素

Heho 健康(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