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會資格|有委員非永久性居民無權提名投票:個人原因已辭任 民政未回覆是否涉疏忽:用人唯才
政府 2021 年「完善」選舉制度後,地方三會(分區委員會、滅罪會及防火會)被賦予新職能,負責提名、投票選出選委及區議員,把關篩選「愛國者」。法例規定年滿 18 歲永久性居民方可登記為選民,才有提名和投票資格。《集誌社》發現,本屆至少一名獲政府委任的三會委員,青年民建聯常務副主席陳遙並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無法登記為選民履行責任。他向《集誌社》確認於今年 5 月,因個人原因辭任三會成員。
三會成員卻不符資格登記做選民,是否有違職能?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認為,三會「充分實踐到選舉權更加好」,當局委任時應考慮;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則指,三會最重要職責為服務地區,與能否投票是兩回事,「我哋千祈唔好話三會就一定要投到票,呢個我覺得未必嘅。」記者向民政事務總署查詢,有多少名三會委員不符選民資格、是否有違三會職能、涉及考慮不周或疏忽等,署方未有正面回應,僅稱政府委任原則是「用人唯才」,及充分兼顧有關職能等作委任。
「完善」選舉後三會獲賦權選區議員及選委
自政府「完善」選舉制度及地方治理,由政府委任的三會,重要性大大提升。2021 年後新制下,選舉委員會界別廢除區議員,改由三會成員取代,互選出 156 名選委,再選出特首及立法會選委會議員。2023 年區議會選舉增設 176 席「地區委員會」界別,由三會成員選出;地區直選候選人亦須獲得共 9 名三會成員的提名。換言之,選委、區議員,甚至由選委會選出的立法會議員、行政長官,均直接或間接與三會有關,至今已至少歷四場選舉;今年 9 月和 12 月亦將進行選委會界別分組 90 席補選、第 8 屆立法會選舉。
而本屆 2,999 名三會成員任期,於 2024 年 4 月 1 日展開,為期兩年。委任三會成員有何準則?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長麥美娟曾表示,委員均符合 3 項條件,即愛國愛港、熟悉地區並與政府在地區治理上理念一致、有服務地區的熱誠。至於具體是否須為永久性居民,則未見有公開文件列明。區議會改制時,麥美娟曾被問及,候選人須三會提名會否減少「入閘者」;她當時指,「每一個『三會』成員作為一位選民」,提名候選人時會考慮普通選民的考慮因素。
民建聯陳遙承認非永居今年請辭三會
法例規定,只有已登記選民才符合提名和投票資格;要登記為選民,須為通常在港居住、年滿 18 歲永久性居民。記者發現至少一名三會成員,並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不符資格提名及投票。
青年民建聯常務副主席陳遙,於 2024 年獲委任為馬鞍山南分區會成員,他直至今年 5 月 23 日仍在網站委員名單上,6 月起名字從網站消失。記者致電陳遙查詢,他確認因「個人工作同生活嘅改變」,於今年 5 月退出三會。陳遙又承認未有永久性居民身分,稱「我已經(住)夠 7 年,但我未攞嘅」,但否認辭任與此有關。記者再三追問,為何住滿 7 年卻沒申請永久居民身分,陳遙僅稱「冇乜特別嘅原因」,建議記者向民政處查詢後掛線。
至於上屆青年民建聯副秘書長何宇,於 2023 年及 2024 年兩度獲委任為黃大仙防火會成員,同樣是直至 5 月 23 日仍在網站委員名單上、其後消失;他另在今年 4 月獲委任為灣仔地區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成員,委員名單至今仍見其名字。何宇 2023 年以「港漂」身分受訪,建議「港漂」可拿到永久居民身分後報考公務員崗位,又說「還可以像我這樣選擇去做地區服務」。
何宇現為民建聯灣仔支部社區幹事,記者致電向他查詢,表明身分後遭掛線;其後以訊息向他查詢為何請辭、是否永久性居民、離任是否與此相關不獲回覆。《集誌社》向民建聯查詢,該黨有多少名三會成員無永久居民身分、何宇離任原因、及對有三會成員非選民的看法,截稿前未有回覆。
集誌社檔案|臨時選民登記冊 2,782 人登記為三會界別
今屆三會共 2,999 人。根據 2025 年 6 月發表的臨時選民登記冊,港九及新界三會分別有 1,527 及 1,255 名登記投票人,即共 2,782 名。據規定,若投票人同時符合鄉議局及全國性團體香港代表的資格,只能登記於上述兩界別,故未能肯定有多少三會成員,是沒有在任何一個界別登記為選民。
目前,鄉議局及全國性團體香港代表界別分別有 157 及 438 名投票人。《集誌社》向民政事務總署查詢,有多少三會委員登記此兩個界別、有多少委員未登記為選民。署方未有正面回覆,僅表示已獲委任的三會委員,如已登記為地方選區選民,可申請登記為選委會三會界別投票人,姓名將載列在選委會界別分組投票人登記冊內、亦將載列在區議會地委會界別選民名冊內。
2021 年「完善」選舉制度後,政府稱為防「別有用心」人士取得選民資料「起底」及保護私隱,收緊查閱個人選民登記冊安排,規定只有已登記政府新聞處新聞發布系統傳媒、政黨及候選人可查閱;登記冊亦不再顯示選民全名,只會顯示其中英文姓名的第一個字及登記住址。現時網上公開資料,僅顯示選委界別登記人數,未見最新地委會界別選民人數。
張欣宇:充分實踐到選舉權會更好
《集誌社》向多名三會成員、立法會議員及行會成員查詢。其中北區鳳水分區會委員、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吳華生,承認曾籠統聽聞有三會委員並非永久性居民一事,但具體涉及哪一區、哪些委員則不清楚。其餘人士均表示未有聽聞。
香港新方向今屆有成員獲委任為三會委員,該黨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指,以往三會性質為諮詢,主要就地區事務給予意見,關鍵在於委員的專業知識和見解、服務社區的熱心等,有否永久性居民身分也「冇乜所謂」;但近年三會職能變化,新增選舉政制方面的功能,認為有需要加以理順,「應該充分去實踐到個選舉權會更加好」。
當局指三會成員「愛國愛港」、賦予把關審查的職責,卻委任無選民資格的人任委員,觀感會否不佳?張欣宇認為相關安排正不斷優化,新問題若得到正視和處理就可以,亦相信情況僅屬少數,對三會運作不會有太大影響。不過他補充指,三會任期不長,認為當局將來再作委任時,是否屬永久性居民,值得成為其中一個較重要考慮的因素。
選委界議員江玉歡認為三會最重要職責是服務社區,不一定要求永久性居民。(資料相片)
江玉歡:主要職責服務社區「唔一定係選民先可以做」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則認為無需特意處理相關情況。她指,三會最重要的職責由始至終都是服務社區,新制度下投票選出選委和區議員是另一項權利或義務、「戴另一頂帽」,三會成員能否服務社區、與能否投票,「係兩樣嘢嚟,唔好混為一談」。她認為政府委任一定以能否服務社區為主要考慮,舉例有人可能很專業、很有抱負服務社區、但未取永久性居民身分,亦不應排除,「唔會只係一定係選民嘅人先可以做到三會」。
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亦認為三會「唔係淨係去選人」、有其他職能要履行,「只要行使到絕大部分嘅職能,就唔會有太大嘅問題」。不過他同意,若委員能履行全部職能會更好,又指如社會提出此問題,政府委任時亦應考慮。
民政未回應不符選民資格人數:用人唯才
記者向民政事務總署查詢,有多少名三會委員不符選民資格、是否有違三會職能、涉及考慮不周或疏忽等?署方未有正面回應,僅稱三會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政府委任原則是「用人唯才」,考慮有關人士的才幹、專長、經驗、誠信、參與服務社會的熱誠及充分兼顧有關職能等,適當考慮各項背景作委任。
集誌社檔案|就任一年 至少 25 三會成員離任
三會任期為期兩年,今屆三會任期剛過一年,《集誌社》發現截至 6 月 10 日,至少有 23 人的名字從民政事務總署網站的名單消失,涵蓋 13 個區。民政署未有主動公布離任成員名單及原因,記者聯絡到其中 5 人或相關人士,其中有人轉職公務員、有人因事忙而請辭。
其中 4 人有政黨背景。馬鞍山南分區會成員、青年民建聯常務副主席陳遙,指今年 5 月因個人原因請辭;黃大仙防火會成員、民建聯灣仔支部社區幹事何宇,沒回覆記者查詢。香港新方向李嘉駿辭任北區滅罪會,該黨議員張欣宇指,李於今年轉職公務員,辭去三會工作。至於曾代表新民黨參選 2023 年區議會選舉、堅尼地城及石塘咀分區會成員吳家超,該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指,吳於今年農曆新年後以私人理由退黨、辭去社區主任及分區會職責。
此外,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吳華生,上屆和今屆均獲委任為北區鳳水分區會委員。來港逾 20 年、操普通話的他向記者表示,分區會一個月開一次會,自己不能經常參加,擔心「對整體影響不好」,故於 4 月主動請辭。香港深圳社團總會主席、卓越集團董事局主席李華亦沒再在沙田防火會成員名單;深圳社團總會秘書處回覆指,據了解李華因個人原因辭職,但沒回覆記者追問李華是否香港永久性居民等。
另外,小瀝源分區會王威武、荃灣防火會傅振光、荃灣南分區會麥榮欣離世。署方回覆指截至 2025 年 7 月 9 日,共有 21 名委員以個人理由辭任、4 名委員離世,現時共 2,974 名三會委員。署方又指三會委員沒特定人數要求,按各區需要而定,至今辭任人數「只佔三會整體人數的極少數」,未有計劃再委任。署方又指正如其他諮詢委員會,委員中途辭任或離世,「一般都不會向外公布」。
已離任三會成員名單
歡迎追蹤以下平台,即時接收《集誌社》最新資訊,及付費訂閱支持!
【付費訂閱《集誌社》】
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訂閱《集誌社》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hecollectivehk
【Like 《集誌社》IG】
https://www.instagram.com/the_collectiv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