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產評】人幣提速國際化 港須完善生態圈
雖然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的貿易國,但人民幣在全球金融體系交易佔比仍偏低,未來提升的空間甚大。不過,在維持不全面開放資本帳的情況下,人民幣要提速國際化有一定難度,利用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以穩定幣作嘗試,可視為實現資本帳突破之途。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並擁有全球最活躍的人民幣外匯及債券市場,未來將擔當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使命,得在人民幣相關股、匯、債及穩定幣方面,努力完善人民幣生態圈,始有望保住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離岸人民幣市場在港發展已逾15年,其設計構思是為了讓人民幣在國際市場有一定程度的可交易性,避開內地封閉資本帳戶體系。隨着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漸大,離岸人民幣相關資本操作與配套亦日益完善,如何善用這個資金池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讓人民幣更好地服務宏觀經濟需要,滿足國際貿易的發展需要,是當局須急切應對的問題。
事實上,美國要維護褪色中的美元霸權,特朗普政府已火速推動穩定幣立法,其目的是讓與美元掛鈎的穩定幣供應大增,來維持美元在國際交易支付的佔有率,以及國際市場對美元資產的需求。若美元掛鈎的穩定幣高度滲透,更多貿易商選擇以美元穩定幣進行跨境支付,這顯然不利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嘗試發展與離岸人民幣掛鈎的穩定幣,是中國在保持資本管制下的應對選項。
從另一角度看,在美國奉行貿易保護主義和金融武器化下,市場對於非美貨幣資產配置和跨境支付結算的需求上升,尤其是這些年屢被美元霸權割韭菜的新興國家。隨着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的影響力大升,人民幣在國際貿易、跨境支付、投資和作為儲備貨幣等方面的佔比續升,配合中國資本市場重展活力,股債融資活動趨旺,讓中國貿易夥伴安心使用本幣支付結算,相信人民幣可增值,自然會增加人民幣資產配置,帶動人民幣資產需求。本周中國人民銀行與歐洲、瑞士及匈牙利央行再次達成雙邊本幣互換規模,相當於5,400億元人民幣,類似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安排將漸趨普及。
中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擴容增量成效有目共睹,港股已設立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被稱為「點心債」的人民幣計價債券餘額不斷增加。香港為穩定幣立法,基本上是為美元以外如港元及人民幣等貨幣掛鈎的穩定幣鋪平道路,惟要服務經常項目下人民幣跨境收付(去年達16萬億元人民幣),得加快擴大離岸人民幣安全資產池才能配合發展。
此外,香港在優化離岸人民幣的金融基建方面可做得更多,如持續優化清算服務和託管系統,豐富人民幣投資和風險管理產品,完善離岸人民幣生態圈,服務好新全球化和貨幣數碼轉型下的貿易與金融市場發展機遇。得認清一個事實,香港金融業要麼躺平等美國金融制裁而被邊緣化,要麼主動全面配合中國資本市場與貨幣發展戰略,力爭讓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再闖高峰!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