冧樹插向住宅窗戶 危機四伏居民憂心
本港颱風季黑雨頻仍,塌樹亂象令人心驚!《東呼即應》發現馬鞍山一個屋苑有大樹因暴雨倒塌,冧樹幾乎插進住宅窗戶,足有一周仍未清理,街坊直斥很危險;荃灣則有塌樹砸毀燈柱。有學者分析指,部分樹木患病及發霉,遇到風雨便易倒塌;市區花槽深度不足一米,大樹生長易搖晃倒冧。而樹木距離燈柱、路牌太近,易衍生道路安全問題。有議員建議,當局設立樹木管理職系,並多運用感應器監測樹木情況。
本港今年經常打風落雨,早前天文台於短期內多次發出黑色暴雨警告,打破歷年紀錄,加上10號風球等極端天氣,令多區出現水浸、塌樹及路陷等情況。大樹倒塌隨時成為都市炸彈,馬鞍山富寶花園早前因黑雨侵襲致大樹倒塌,《東呼》到現場視察,發現有粗壯樹幹插向低層住戶窗口外,塌樹遲遲未清理。居民李小姐表示,屋苑樹木已年老,該塌樹已逾一周未處理,感到非常危險。另有居民亦稱,樹枝不時也會掉下來,經常看到地上有很多樹枝。
相同情況亦在另一區出現,荃灣居民孔小姐憶述,8月5日連場大雨後,有大樹倒塌壓毀翠豐臺小巴站燈柱,消防員曾經嘗試把樹幹推直,但仍然現時仍然傾斜。她補充,在等候小巴時會提心吊膽,故不會排隊不會排到太後
關於樹木倒塌的成因,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資深導師趙紹惠教授分析,塌樹多因為樹木患有疾病或根部環境差,例如木質已經發霉或樹木可能已經穿洞,樹木本身很不健康,自然因風雨容易倒塌。趙提到在種植樹木的時候,應考慮植物需要的基本生活環境。她舉例,銅鑼灣港鐵站外花槽不足一平方米,根部無法橫向伸展,花槽深度亦不足一米,淺根情況下樹木向上生長,形成「丁字腳」,在風雨搖晃下容易倒塌。她批評,政府投放資源並不足夠,低價選擇經驗不足的承辦商去管理樹木。
就樹木生長至遮擋路標的問題,趙認為政府在城市規劃有所缺失,道路擴建令原有樹木變行道樹,樹冠會遮蓋路牌,影響駕駛安全。趙續指,建路時未考慮樹木位置,屬人為製造問題,樹藝師應及時指出問題,通知屋苑或部門修剪,惟現時資源並不充足。她建議,政府增加資金,確保行道樹定期維護,並與部門協調規劃,減少人為隱患。
政府部門監察樹木的人手和措施顯然仍未完善,議員林振昇批評,公務員入職做樹藝工作並沒有專業資格要求,政府未設樹木管理專業職系,目前處理樹木工作的康樂助理員僅接受基本培訓,但幾年後往往會被調職,因此專業性難持續。他促請政府考慮設專門職系,又建議管理樹木的各部門,增用感應器監測樹木健康,又指應該提高抽查比例,因現在僅10%的審核遠不足夠。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