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產評】中美AI勢均力敵 可以鬥不可能封
隨着全球進入數碼化與智能化的新經濟時代,中國與美國在人工智能(AI)領域的競爭愈來愈激烈,美國試圖在高端晶片與設備方面封殺中國,誰知今年初中國的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橫空出世,震驚全球,說明兩強在AI大戰中,只能鬥優勝,而不可能做到全面封殺對方。本月美國放寬出口高端AI晶片至中國,正好說明這一點,畢竟美國各項技術管制,不可能打倒中國AI,只會加速中國自力更生。美國要保持與華的技術差距,得務實地靠提升自身產業競爭力來實現。
過去美國是全球的科技強國,技術領先無人能及的形象鞏固。不過,這些年中國在科技這戰略產業的強勢規劃,務實推進,正在快速趕上,尤其是在應用方面發揮體制優勢,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的平台經濟產業發展,在智能汽車、人形機械人方面,布局亦明顯超前全球,逐步推進AI戰略。美國感到壓力,要設法將中國壓下,動機不難理解。
然而,以目前中國的科技實力,美國是壓不下的,只能各自加快進步、提升競爭力,以保持一定技術差距。事實上,美國在基礎研究、核心技術和私人投資有領先之處,中國則在應用技術、商業化和國家戰略推動產業方面具優勢。研究顯示,美國的頂級AI專家中,三分之一來自中國大學,反映在人才上,中國絕不輸蝕。當美國要將中國專才拒於門外,美國的結果將會是失大於得。
美國叫停高端晶片出口中國,中國就提速自行研製替代,今年華為在高端晶片技術上的突破,就是例子。見到中美進行貿易談判期間,美國第一晶片企業舵手在總統特朗普的「祝福」下訪華,宣布獲白宮放寬對華高端晶片出口管制,更坦言中國AI沒有美國晶片也會進步。凡此種種,都說明中美科技戰,兩強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實際上誰也壓不垮誰,只有競賽。美國希望中國能繼續在美國的技術架構上研發,鞏固美國的國際地位,靠封鎖不能成事,善用中國龐大市場才是明智。
說到底,這些年中國AI能高速發展,是當局發揮體制優勢,統籌從晶片、數據中心、能源,以及有利孵化初創企業成長的環境,全局部署,可視為繼汽車電動化及太陽能後,又一成功的產業戰略,這與美國靠私人企業層面各自研發的策略不盡相同。見到美國現屆特朗普政府主動加速AI投入,包括放寬監管,加大投資,並宣布「星門計劃」(Stargate),預計未來4年花5,000億美元搞AI,本月更宣布將有逾900億美元資金投入賓夕凡尼亞州,顯然也在改變策略,讓政府層面主動做更多,始可保住領先地位。
在這場AI大戰,中美在數據、算力與算法上,各有優勢,但都沒有絕對的優勢,各自加快技術研發與創新,確保自身技術制式擁全球話語權是主戰略。AI的潛力,不局限於AI本身,而在於AI與各傳統產業的結合,實現「AI+」的協同效益,而汽車智能化將是兩強較勁的重要戰役。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