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世界肺阻塞日 /「肺」竟傷「心」!醫提醒:用 1 表快速評估、5 招防疾病惡化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11月04日09:19 • 發布於 11月04日11:19 • 黃慧玫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阻塞,COPD)已被 WHO 列為全球第四大死因,且長年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一,據衛福部 113 年統計,死亡人數超過 6,000 人。隨著超高齡社會與環境因素影響,「預防惡化」與「共病風險」已成為肺阻塞重要治療課題。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指出,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倡議組織(GOLD)於 2025 年治療指引首度納入「心肺風險」概念,指出肺阻塞病患除原本肺部有惡化風險之外,在急性惡化發生期間及之後,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別讓「肺」傷「心」!全面檢視六大風險評估

在「世界肺阻塞日」之前,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發佈涵蓋北、中、南、東 15 家醫院,共計 1,240 名肺阻塞風險暨照護普查報告。報告顯示,肺阻塞急性惡化不僅造成肺部負擔,61% 患者有心血管共病,包括高血壓、高血脂、 冠狀動脈疾病、心律不整、心臟衰竭,更可能引發心血管嚴重事件或死亡風險。

陳育民說明,逾千位肺阻塞病人的臨床普查中,為能快速識別高風險患者,全面檢視六大風險評估,包含呼吸困難、症狀問卷分數偏高、頻繁咳嗽咳痰、心血管共病事件、肺功能較低、中重度惡化,發生肺阻塞惡化者,其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 4.6 倍。

進一步分析發現,曾有肺阻塞惡化史或具其他高風險因子(包含明顯呼吸道症狀如咳、痰、喘、悶,肺功能差、心血管共病、肺阻塞惡化史)的患者,再次發生肺阻塞惡化的風險為低風險族群的 8.1 倍,凸顯早期識別高風險族群與介入治療的重要性。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專科醫師蘇剛正說明,從這份風險普查報告來看,肺阻塞急性惡化者對比從未惡化者,心血管事件風險更上升 4.6 倍;且即使 6 個月~1 年後,風險仍維持高於穩定期族群,面臨急診、住院,甚至加護病房等危機。

專家籲:肺阻塞「5 大預防惡化行動」降死亡風險

蘇剛正補充,肺阻塞常合併其他疾病,對預後有顯著影響,因此需要多元的照護介入做為治療解方,肺阻塞首重「五大抗惡化行動」,是讓病人真正走上穩定病程、避免惡化的核心策略,真正做到「先保肺、後護心」,才能遠離致命風險。

  • 戒菸:戒除風險因子,降低惡化。
  • 規律使用吸入劑:預防急性發作,穩定病情控制。
  • 疫苗接種:預防感染,提升免疫力
  • 肺復原:定期評估,改善肺功能。
  • 營養補充:增強體能,維持活動力。

蘇剛正解釋,從報告中可以看到,完成戒菸的病人與持續吸菸者相比,中重度惡化風險可下降 31%,心血管惡化風險降低 25%;執行肺復原治療者惡化風險下降 17%(但目前執行率僅約 1.5 成);有接種疫苗者惡化風險下降 12%。

然而,仍有近四分之一患者出現過瘦問題,需要營養評估以維持活動力,但僅 4% 曾接受營養評估,顯示降低肺阻塞風險的關鍵,在於提升病識感與持續推廣預防行動,讓病人能更早認識、及早治療。

早篩早治!1 問卷 + 戒菸門診提升疾病識能

為了別讓肺阻塞傷透心血管,蘇剛正指出,應從政策帶動、品質導向、臨床落實,多層面聯防,落實肺阻塞早篩、早治、全照護,全面打造肺阻塞照護網。先藉由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PUMA)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疾病控制將大有幫助。

蘇剛正提醒,若自我評估問卷達≥5 分以上 1-2,建議轉介胸腔科進行肺功能檢測。肺阻塞檢查主要為:肺功能篩檢(肺量計),是診斷與評估肺阻塞嚴重程度的必要檢查。有呼吸道症狀或菸齡超過 20 包 / 年的心血管患者,可至胸腔內科做更近一步的肺功能篩檢。

諮詢專家: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 陳育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專科醫師 蘇剛正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肺阻塞造成心「肺」交瘁奪命!如何預防?醫:「5關鍵」降低死亡風險

Heho 健康(台灣)

別以為「肺阻塞」只是呼吸問題!3大共病使它名列國人十大死因

Heho 健康(台灣)

肺阻塞也會引起高血壓、心血冠疾病!咳嗽超過兩週就要警覺

Heho 健康(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