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備孕吃藥】人妻患強迫症仍渴望生子 備孕一舉動引熱議 網民一面倒勸:這是在害自己也害孩子

MamiDaily

更新於 09月17日11:05 • 發布於 09月17日07:00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許多夫妻在婚後都會迎來「備孕」的討論,對於渴望孩子的人來說,更是充滿期待與緊張。但若本身有慢性病或精神疾病,是否該繼續服藥,卻往往成了最難抉擇的問題。近日,一名患有強迫症的女子就在網路分享自己的故事,坦言她雖然渴望孩子,卻因藥物問題陷入深深矛盾,甚至一度選擇自行停藥。

強迫症女渴望孩子,卻因藥物問題陷入深深矛盾

Photo from MamiDaily

長期與強迫症共處

女子在Dcard上分享,自己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察覺到異樣,明明外表與常人無異,但內心卻總有無法控制的焦慮感。高中時,她開始求助精神科醫師,確診為強迫症,並展開長期的藥物治療與看診。剛開始時,她對「髒污」特別敏感,甚至需要反覆擦拭椅子才能坐下。隨著時間推移,症狀轉為不斷做出一些莫名的動作,例如煮飯時想觸碰滾燙的鍋子,或用手去碰湯水。她坦言,雖然能在他人面前壓抑行為,但獨處時若不去做,焦慮感會瞬間加劇。

十幾年前就被診斷出強迫症,長期依靠藥物與醫生治療維持生活

Photo from MamiDaily

備孕卻擔心藥物影響

今年結婚後,她開始考慮生小孩。由於非常喜歡孩子,不僅在同事旅遊時主動幫忙照顧小孩,甚至還在幼稚園工作過一年,和孩子互動讓她感到快樂。婚後,她與丈夫都很期待能迎來新生命。然而,她也忍不住擔心:「如果我的孩子和我一樣會有強迫症怎麼辦?」雖然醫生多次安慰她,表示藥物安全且劑量極低,仍有許多孕婦在服用同類藥物,但她依舊放心不下,最後選擇自行停藥,認為這樣才算是真正「為孩子好」。

想到自己有精神疾病,她擔心會影響孩子成長

Photo from MamiDaily

停藥後出現戒斷反應

然而現實並不如想像。停藥後,她很快出現嚴重的戒斷反應,包含強烈噁心與焦慮。即使每天告訴自己「要撐下去,為了寶寶好」,仍被不斷重複的想法折磨,身心幾乎崩潰。她的丈夫全程陪伴,給予鼓勵與安慰,但長時間下來也逐漸感到心力交瘁。她愧疚地說,常常因焦慮反覆追問丈夫,甚至把他問到快失去耐性。

丈夫最終直言:「真的不行我們就回去吃藥,或去做諮商。」然而她又擔心諮商效果有限,也害怕自己若重新用藥,之前停藥的努力就等於白費。更令她焦慮的是,如果未來成功懷孕,賀爾蒙變化可能讓病情加重,她又該怎麼辦?

女子則矛盾地擔心,若回到用藥,先前的努力會白費;但若不吃藥,病情又愈來愈糟

Photo from MamiDaily

網民:要相信醫生

此文曝光後,立刻在網路上掀起討論。許多網民直言她的做法「害人害己」,提醒她應該信任專業:「醫生比妳更懂妳的身體,擅自停藥才是最大風險。」

另一方面,也有人對她是否適合當媽媽提出疑慮。有網民認為,強迫症患者在照顧孩子時可能格外辛苦:「小孩從嬰兒到成長過程都免不了髒亂,如果媽媽無法接受,那會變得非常痛苦。」還有人擔心,若她將強迫行為投射在孩子身上,會對親子關係造成壓力。

但也有網民提醒她不要過度自責。有人留言說:「強迫症會遺傳,但吃藥不會改變基因。妳現在最需要的是把病情穩定下來,而不是幻想當一個完美媽媽。」也有人建議她善用心理諮商與醫療資源,幫助自己在孕期和育兒過程中保持身心平衡。

延伸閲讀:

【過份寵愛】媽媽抱怨心很累 兩女兒都有公主病 不幫忙家務竟去兼職 最後換來咁嘅結局

延伸閲讀:

【鄰里關係】夫妻擔心寶寶半夜哭鬧聲太嘈 準備奇招給鄰居望諒解 網民讚:夫妻有創意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Dcard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食譜】提升免疫力及腸道健康 營養師教揀乳酪 七款食譜增胃口

MamiDaily

【教養】一提到做功課就「扭計」?拆解初小生放學後「不肯做功課」的3大原因

MamiDaily

【基層升學】基層尖子想報讀直資名校 擔心學費壓力 追夢還是務實?網民引發激辯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