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代謝症候群是百病之源!想調整生活習慣可從「餐盤 6 口訣+喝足水」做起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10月02日09:50 • 發布於 10月02日11:42 • 劉一璇

根據衛福部調查,台灣前 10 大死因多與慢性病有關,包括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根源多來自代謝症候群。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曾桂琴表示,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和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等危險因子,若有 3 項以上就是罹患代謝症候群。

據成人健檢資料顯示,40 至 64 歲民眾 3 成患有代謝症候群,未來得心臟病及腦中風、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風險恐比一般人增 2 至 6 倍。

吃得健康可以落實好油、限糖、減鹽與高纖飲食原則

衛福部國健署長沈靜芬進一步說明,其實,代謝症候群可以透過「檢、吃、動」逆轉。第一定期檢查,民眾可善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今年下修至 30 歲以上民眾可參加參加國健署提供每 5 年 1 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並將健檢數據輸入「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科學算病館)」,即可預測未來 10 年內罹患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再依健康指引調整生活習慣。

而想吃得健康,可以依循「我的餐盤 6 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和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並落實好油、限糖、減鹽與高纖飲食原則。

增加代謝!除每周累積 150 分鐘運動也要喝足水

曾桂琴指出,如果民眾從生活習慣介入,均衡攝取食物,遵循好油、限糖、減鹽及高纖原則,且每週累積 150 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可以有效改善體重、腰圍及血壓指數。

而規律運動每周應累積至少 150 分鐘中度身體活動,並將運動結合日常生活,如健走、太極拳、游泳或騎腳踏車,培養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

內湖長春診所院長劉伯恩強調,在飲食上,想要遠離代謝症候群,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吃原型食物、避免油脂高的食物和多喝水;他進一步說明,在水份的補充,可以明顯看到身體水分充足者比缺乏補充水分者的健康程度有相當大的落差,所以在飲食控制之餘,如果能搭配充足的水分補充,長期下來必定能感受到健康狀況變好。他表示,如果不清楚醫天要喝多少水的民眾,可以依照自己的體重 (公斤) 乘以 30-35 毫升的水,並透過少量多次的方式補充。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年期婦女心血管疾病風險高!溫馨 5 月學會「護心 5 要訣」定期成人健檢揪病兆

Heho 健康(台灣)

減肥可逆轉代謝症候群!醫推 5 招幫病人成功甩肉

Heho 健康(台灣)

烤肉炸物下肚心血管疾病復發!醫提醒做足8大護心關鍵

Heho 健康(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