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血糖穩定不等於眼睛安全!醫揭糖尿病威脅:黃斑水腫與青光眼提早報到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0月29日12: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
糖尿病對眼睛的影響往往悄然發生。從黃斑水腫、微血管出血,到白內障與青光眼,都是長期高血糖對眼部組織造成的警訊。唯有建立固定檢查習慣,搭配良好生活與飲食控制,才能守護清晰視界。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許多糖尿病患者以為,只要血糖維持穩定,就能避免眼睛出現病變。然而,眼科醫師謝明潔指出,臨床觀察顯示,即使血糖控制良好,隨著病程延長,微血管仍可能受到損傷,導致不同程度的視力變化。謝明潔醫師提醒,糖尿病相關眼病變進展緩慢且早期症狀不明顯,定期檢查與早期介入,是守護視力的關鍵。

黃斑部病變 中心視力模糊隱形威脅

黃斑位於視網膜中央,是眼睛辨識細節與顏色的關鍵區域。當高血糖影響微血管通透性,液體滲入視網膜組織,便可能造成「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謝明潔醫師提醒,患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不適,僅在閱讀或注視物體時感到模糊,容易被忽略。

若病變延伸至中央黃斑區,將使視力下降、影像扭曲,治療難度也會增加。謝明潔醫師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能有效保留視力,目前常見治療方式包括雷射光凝術、眼內藥物注射及血糖管理並行,皆須依個案狀況評估。

視網膜變化 從微出血到牽引性剝離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最常見的眼部併發症之一。謝明潔醫師表示,高血糖造成微血管壁脆弱、血液滲漏,初期可見「點狀出血」或「棉絮狀病灶」。若未及時控制,缺血區域會刺激新生血管生長,這些脆弱的血管容易破裂,導致玻璃體出血。更嚴重者可能進展為「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導致永久性視力喪失。糖尿病患者若出現飛蚊增多、視線模糊或黑影遮擋,應立即就醫檢查。

高糖環境加速老化 白內障提早報到

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會使水晶體內的糖分代謝異常,導致蛋白質變性、透明度下降。謝明潔醫師說明,糖尿病患者罹患白內障的年齡平均比一般人提早10至15年。

視力模糊、眩光、夜間視覺不良等症狀,皆可能是早期警訊。目前白內障手術已相當成熟,術後恢復快且視力改善顯著,但若同時存在視網膜病變或黃斑水腫,仍需眼科醫師評估並同步處理,以避免術後視力不如預期。

後期併發青光眼 視野逐漸縮小風險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若未妥善治療,可能引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這類青光眼是因新生血管長入虹膜與房角,阻礙房水排出,導致眼壓升高。初期症狀不明顯,但隨時間推進,視野會逐漸變窄、甚至產生永久性視神經損傷。

謝明潔醫師建議,糖尿病患者若出現眼壓升高、頭痛或視野變窄等情形,應儘早接受眼壓與視神經檢查,以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控糖與檢查並重 雙管齊下守護視力

血糖控制仍是預防眼病變的根本。穩定的糖化血色素能減緩微血管退化,搭配血壓與血脂控制效果更佳。然而,控制得再好也不能取代定期檢查。

謝明潔醫師認為,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散瞳眼底檢查」,由醫師觀察視網膜與黃斑部情況。若已有病變或症狀,依病程可能需每3至6個月追蹤。檢查後因散瞳劑作用,短時間內會怕光、近距離視物模糊,可攜帶墨鏡或請家人陪同返家。

糖尿病對眼睛的影響往往悄然發生。從黃斑水腫、微血管出血,到白內障與青光眼,都是長期高血糖對眼部組織造成的警訊。謝明潔醫師呼籲,唯有建立固定檢查習慣,搭配良好生活與飲食控制,才能守護清晰視界。

查看原始文章

糖尿病藥物新趨勢!研究觀察GIP/GLP-1有望帶來多重效益

台灣健康醫療網

糖尿病生活更安心!人工智慧用胰島素幫浦與連續血糖監測輕鬆控糖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