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60歲男打嗝「12小時後竟爆腦幹出血」 醫:忽略3症狀

中天新聞網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10月30日02:43

一名60多歲男子因持續打嗝,隨後出現劇烈眩暈及步態不穩,經醫師檢查後確診為腦幹缺血,屬於腦血管疾病的一種。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兼任主治醫師邱詡懷提醒,若打嗝同時伴隨眩暈、步態不穩、聲音沙啞或吞嚥困難等症狀,不應僅視為胃食道逆流,可能是腦幹缺血的早期警訊,應盡速就醫。

男子一開始只是不停打嗝,病情在短短12小時內迅速惡化,最終導致腦幹缺血。(圖/Photo AC)

邱詡懷在臉書發文分享這名患者的病例,指出該男子一開始只是突然不停打嗝,沒有頭痛、暈眩或手麻等不適症狀。然而,6小時後他開始出現劇烈眩暈,導致步態不穩,病情在短短12小時內迅速惡化,演變為「外側延髓症候群」。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左側椎動脈血管壁裂開,血液滲入血管壁形成阻塞,最終導致腦幹缺血。

邱詡懷解釋,動脈剝離是指血管內層破裂,血液滲入血管壁形成血腫並壓迫血流,進而導致中風。這種情況常見於頸動脈或椎動脈,好發於年輕或中壯年族群。常見警訊包括突然出現單側頭痛或頸痛、頭痛合併眩暈、複視或打嗝。他特別強調,若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卻突然出現中風症狀時,更應提高警覺。

建議落實居家自我量測血壓,遵循「7-2-2原則」:連續7天量測、早晚各一次、每次量兩遍。(示意圖/Pixabay)

台灣腦血管疾病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衛福部國健署長沈靜芬在「健康久久」網站提醒民眾,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房顫動、運動量不足、肥胖、吸菸、過量飲酒及家族病史等多項因素。

沈靜芬呼籲民眾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並落實居家自我量測血壓,遵循「7-2-2原則」:連續7天量測、早晚各一次、每次量兩遍。她強調,建立健康生活習慣是預防中風的關鍵,包括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的均衡飲食;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強度運動;維持身體質量指數(BMI)在18.5至24之間;戒菸、節制飲酒,並積極治療慢性疾病。

林佳龍力挺林岱樺掀熱議 賴瑞隆、邱議瑩、許智傑都回應了

中天新聞網

天然抗病毒神器竟藏在母乳中!乳鐵蛋白還能抗氧化、抗癌

中天新聞網

時隔6年再會面!「習川會」南韓釜山登場 習近平與川普握手

中天新聞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