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動物餅五大冷知識 四種人氣動物缺席有原因
童趣零食愉快動物餅是不少港人的童年回憶,無論是紫菜味還是牛油味都各有捧場客,餅乾上印有動物的英文名稱,更成為很多小朋友第一本「動物百科」,這款零食今年夏天被改編成電影《愉快動物餅大電影》,一眾動物角色齊齊躍上大銀幕。愉快動物餅是日本菓子製造商「金必氏」的王牌產品,這款歷史悠久的餅乾有不少得意冷知識,分分鐘連日本人也鮮少聽聞。
市售餅乾共有46種動物
金必氏在1969年推出動物餅乾,由於當時共有47種動物造型,於是命名為「動物47士」,其後在1978年調整配方加入牛油味,生產出更薄又更不易碎的餅乾,並減至46種動物,雖然包裝上只列出38種動物的三語翻譯,根據官方資料,現時市售的愉快動物餅依然共有46種動物造型,只是每盒僅有約10種動物造型,想集齊所有動物非常考驗運氣。
有動物因製作困難被刪走
初版動物餅餅身較厚,動物形狀不明顯,在1978年才更改為現時大家熟悉的薄餅乾,卻因為難以還原樹熊的招牌大耳朵,只好忍痛刪走,而在動物園長期人氣高企的長頸鹿和鱷魚,同樣因為餅乾的長頸及尾巴部份太易斷開,不在動物餅之列,單純因為這兩種動物都深得小朋友歡心,才被畫上包裝盒。另外,常見的豬仔缺席的原因,則是金必氏考慮到信奉伊斯蘭教的小朋友不可吃豬肉,為了製作出所有人都可以安心進吃的餅,於是決定避開豬仔造型。
主打「親子餅乾」
金必氏當年希望小朋友食零食時都不忘吸收新知識,於是在餅乾加上不同動物的英文,原來兼顧學習以外,更是促進親子關係的好時機,當時製作這款零食的主要構思正是「親子交流餅乾」,希望消費者小時候吃過動物餅,成為父母後再買給自己的孩子吃,親自教孩子學英文,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攻港初期叫「得意動物餅」
愉快動物餅在1978年以新形象重新出發,即大受日本小朋友歡迎,四洲在1980年將其引入香港,成為愉快動物餅在日本之外首個銷售地區,最初為港人度身訂造改名為「得意動物餅」,後來擴展亞洲市場,才改為「愉快動物餅」。
紫菜味成香港限定
愉快動物餅面世近半世紀,曾推出多種不同口味,除了經典牛油味,還有士多啤梨味、抹茶味、紅豆味、蔬菜味、芝士蛋糕味、蘋果批味及奶茶味等,當中紫菜味是愉快動物餅進軍海外,為首個出口地區香港而特別推出的口味,而且2008年已宣布在日本停產,變相成為香港限定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