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增 2 例新生兒腸病毒併發重症,疫調:母產前均有上呼吸道症狀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8月19日08:07 • 發布於 08月19日09:22 • 周佩怡
增 2 例新生兒腸病毒併發重症,疫調:母產前均有上呼吸道症狀

腸病毒未到流行期,然今年已累計 13 例合併重症個案,其中 7 例死亡,仍為近 6 年同期最高。疾管署今(19)日公布國內上週 2 例新生兒個案,因出現敗血症而轉至加護病房治療至今,初步疫調發現其父母有上呼吸道症狀。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的重症發展病程較快、致死率高,提醒準媽媽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

林詠青表示,新增的個案之一為中部出生 8 天大男嬰,7 月下旬出生後,因有黃疸留院一週治療,返家隔天食慾下降,回診所就醫發現血氧偏低、心跳急促,轉診至醫院抽血再發現肝指數異常、膽紅素上升、出現肝炎,檢驗確診為腸病毒合併重症,目前住加護病房將近 3 週。疫調發現其父母親生產前有上呼吸道症狀,接生醫護則無,因此不排除父母為感染原因。

另一個案為南部 5 天大女嬰,因母親產前有發燒、喉嚨痛等症狀,故女嬰 7 月底出生後隔離觀察 4 天,無異常返家後卻陸續出現紅疹、黃疸、嗜睡、食慾和活動力下降,抽血檢驗發現膽紅素上升、血小板減少、凝血異常、肝指數升高,同樣研判是腸病毒合併重症,引發新生兒敗血症,至今住加護病房 2 週多。疫調也發現其他同住接觸者有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症狀。

疾管署主任郭宏偉指出,近 2 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呈緩升趨勢,第 33 週(8 月 10 日至 16 日)計 7,291 人次,較前一週增加 5.3%;近 4 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仍以伊科病毒 11 型為多,今年 10 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均感染伊科病毒 11 型,其中 6 例死亡。

新生兒、嬰幼兒有這些症狀須注意!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可能出現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不佳、喝奶量變少等情形,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心肌炎、肝炎、腦炎、多發性器官衰竭等重症;若嬰幼兒感染腸病毒,須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症狀,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須儘速就醫。

而準媽媽生產前 14 天至生產後若出現發燒、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疑似症狀,也須儘速就醫病主動告知醫師;生產前後也應避免出入人多擁擠或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及接觸有症狀人士,並加強洗手與呼吸道衛生。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今年首例新生兒染腸病毒「伊科 11 型」亡 醫揭重症徵兆一次看

Heho 健康(台灣)

今年第 2 例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亡!肝炎、敗血症「伊科 11 型」奪命

Heho 健康(台灣)

男嬰出生5天即重症住院 腸病毒隨氣溫同走高!

Heho 健康(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