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嬰幼兒「左流右新」還不夠?醫提醒:RSV防護才是關鍵一環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0月16日02:30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
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暨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黃立民教授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面對秋冬呼吸道疾病盛行季節,疾管署呼籲民眾響應「左流右新、健康安心」政策,11月1日起第二階段公費疫苗開打。除了50至64歲族群新納入接種對象外,6個月以上的學齡前幼童,或家中有未滿6個月嬰兒的父母,也應及早完成接種。

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暨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黃立民教授提醒:「除了流感與新冠,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對嬰幼兒的威脅更不容忽視。研究顯示,一歲以下嬰兒感染RSV,重症與死亡風險分別比流感高16倍與5倍,未來罹患氣喘的風險也增加3倍。」同時呼籲家長在響應「左流右新」同時,更要「首重RSV」,為寶寶接種RSV長效型單株抗體,直接提供半年以上保護力,安心度過高風險季節。

RSV症狀變化快 1歲以下嬰幼兒高達4成下呼吸道感染風險

RSV初期症狀與流感、新冠肺炎或感冒相似,但對嬰幼兒的影響卻更劇烈。黃立民教授指出,流感、新冠、感冒引發下呼吸道感染的機率約7% 、23% 、2%,但RSV可高達40%。嬰兒因氣管細小、發育未完全,若痰液阻塞,恐導致缺氧、急性呼吸衰竭甚至插管治療。

各國研究也顯示,RSV嬰兒急診與住院率為流感的16倍 、死亡率高出5倍 ,是全球一歲以下嬰幼兒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更令人警覺的是,約八成住院RSV病童原本都是健康足月的孩子 ,5歲以下兒童同樣有重症風險。

▲RSV比流感更危險的4個重點

沒有特效藥 長效型單株抗體成為防護關鍵

儘管RSV對健康衝擊劇烈,但卻不像流感、新冠肺炎有特效藥可使用,僅能透過支持性療法如吸氧、止咳、退燒藥讓孩子舒服些。黃立民教授指出:「許多家長看到孩子難受卻無能為力,事後往往懊悔當初輕忽預防。」

黃立民教授說明,今年新增的「長效型單株抗體」是一項重要突破,能一次施打提供半年以上的保護,0至2歲嬰幼兒皆可使用。與疫苗不同,它直接注入現成抗體、立即生效,也可與流感、新冠疫苗同時接種不互相影響。歐美實際使用顯示,其保護力近9成,就算少數感染,也可降低約8成住院風險。

感染後氣喘風險增3倍 媽媽親述:「千萬別以為只是小感冒!」

許多家長誤認RSV只是感冒,卻忽略潛在後遺症。黃立民教授指出,感染RSV後氣喘或反覆喘鳴的風險高出3倍 ,且影響可能延續到青春期 ,影響孩子的成長與學習。

36歲的謝姓雙寶媽分享,大兒子11個月大時感染RSV,短短幾天內病情急轉直下,出現喘鳴與呼吸困難,被緊急送醫確診RSV。孩子在氧氣帳中治療10天,全家24小時輪班照顧,「那十天真的像十年一樣漫長,孩子哭鬧、我們也沒法休息,只希望他快點好起來。」

雖然最終康復,但大寶留下氣喘體質,每日須服用抗發炎藥與吸入型類固醇,生活中也得嚴控過敏原。「孩子因藥物出現過動副作用,我們還得安排早療課程協助改善。」她感嘆,「若能早點預防,就不會讓孩子受這樣的罪。」因此在二寶出生後,她立即安排接種長效型單株抗體,「這是給孩子最好的投資,也提醒爸媽別再以為RSV只是小感冒。」

▲左流右新首重RSV全面守護嬰幼兒呼吸道健康(長效型單株抗體詳細說明)

多管齊下 建立嬰幼兒呼吸道防護線

黃立民教授建議,家長在完成「左流右新」疫苗接種外,也應同步防範RSV;此外,日常防護同樣重要:

  • 減少帶嬰兒出入人多場所
  • 勤洗手、保持環境衛生
  • 家中有人感冒時應避免與嬰兒密切接觸

透過醫療與生活雙重防護,才能有效阻擋呼吸道疾病的威脅,讓寶寶健康度過秋冬。

查看原始文章

每年千名嬰幼兒感染住院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來勢洶洶!

台灣健康醫療網

挑選月子中心前 孕媽咪更該先知道RSV群聚感染的大小事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