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每月被銀行轉走400多元 專家:處理手法不常見
《東呼即應》接獲觀眾鄺先生求助,指近日才發現近10年來每月被轉帳400多港元到保險公司,但他並沒申請相關服務。而銀行要他必須親到分行、提交保單編號才可取消保險,但鄺指根本沒使用其保險服務,無法得知保單編號。涉事銀行回覆指,鄺的保險計劃屬獨立保險產品,如提早退保,要主動向銀行保險公司申請。至於,為何鄺氏夫婦作為保單持有人竟無法查知保單相關內容,銀行稱會與客戶保持溝通、提供協助。有專家指保險公司必須發出保險合約予客戶,列出保障範圍、保障額等資料。每年再通知客戶,相關保單的價值,跟客戶詳細解釋保額是否適合。
鄺先生向《東呼》求助,指其聯名戶口近十年來每月都被自動轉帳400多港元至某保險公司,但直至上月才留意到這筆扣款。鄺先生隨即聯絡銀行查詢,獲確認名下並無任何保險計劃,建議他詢問聯名戶口的另一持有人,即其太太,但鄺太同樣對此全然不知。
鄺先生推測,這筆扣款可能與其於2021年出售舊居及按揭相關,於是向銀行發出電郵查詢。然而,銀行職員表示,因鄺先生並非保單持有人,無法提供保單資訊。即使鄺太出面聯絡,亦未能獲得資料。銀行職員亦說,若需取消保單,必須提交保單編號,但鄺氏夫婦從未收到相關保單文件。
經多番輾轉,鄺先生發現,最初收到的直接付款授權電郵中所列的付款參考編號,就是保單編號,最終成功到銀行分行取消該保單,但對整個過程的繁複感到不滿,質疑為何取消一張保單需要這麼多程序,指銀行的說法多次前後矛盾,浪費他時間。鄺亦提到,多年來從未接獲保險公司的任何短訊或通知,而保單仍使用其舊居地址作聯絡,導致他對保單的存在毫不知情。
《東呼》就事件向涉事銀行查詢,獲回覆指該保險計劃屬獨立產品,取消需由保單持有人主動提出申請。對於鄺先生與鄺太作為保單持有人,為何無法查詢相關資料,銀行表示將繼續與客戶保持溝通及提供協助。
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指出,鄺先生的情況並不常見,而銀行與保險公司一般會提供清晰的保單合約,列明保障範圍、賠償條款及保費細節,並需由投保人確認後才正式生效。羅少雄又認為,保險公司應每年與投保人檢討保單內容,包括保額、財物價值的變動,認為若保險公司多年未主動聯繫客戶或檢討保單,屬於不太專業的做法。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