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近半高才通鬆人 棄港原因竟冇問
高才通計劃推出至今兩年,首批抵港人才簽證陸續到期。直至今年7月底,有逾1.3萬高才的逗留期限屆滿,入境處僅接獲當中7,394名高才的續簽申請,即是有近半的高才無心留港。而問及高才不續簽的原因,當局稱無問當中實際原因。而當局形容,每兩名當初申請計劃的人士,有一名獲批續簽,認為情況理想,並指未來5個月會再有兩萬高才簽證到期。當局稱會持續優化計劃細節,並「嚴格把關」。不過,政府向首輪及續簽人才進行的次輪問卷調查可見,抵港人才不乏「過客」心態,只有5%獲批簽證的申請人在港置業,即使是續簽的第二輪調查,置業比率亦只微升至13%,逾70%高才均在港租住單位,但被問及會否安排子女在港升學時,超過70%高才均指子女已在港或計劃在港讀書。
勞工及福利局表示,直至今年7月底,有13,678名高才的逗留期限屆滿,入境處接獲當中7,394名高才的續簽申請,整體申請率為54%。當局指連同2,305名即將在3個月內簽證到期而提前申請續簽的人士,入境處期內共接獲9,699宗續簽申請,已處理9,044宗,當中8,511宗獲批,獲批比率約為94%。過半獲批續簽的高才年齡為40歲或以下,平均每名申請人攜同約1.7名子女來港。
勞福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按現時續簽情況,即每兩名當初申請高才通計劃的人士,約有一名繼續符合條件續簽。他認為B、C類的續簽情況與英國類似的畢業簽證相若。當局推出計劃時,申請比率約為95%內地人士;5%為海外人士。被問到續簽時的比例分布,孫玉菡表示大致相若。但現時續簽申請未達高峰,未來5個月約再有兩萬人簽證將到期,若用目前成功率計算,約一萬人會獲批續簽。
勞福局早前向高才通計劃的抵港者進行了問卷調查,首輪問卷調查於2023年11月進行,調查的對象為當時已透過高才通簽證抵港超過6個月的申請人及其受養人,結果發現,高才來港後置業比例極低,首輪調查時,只有5%獲批簽證的申請人在港置業,即使是續簽的第二輪,置業比率亦只有13%,反而續簽時仍租住物業及居住在僱主提供的處所者多達87%。受養人配偶也很少在港工作,首輪調查時,有84%的高才配偶不在港工作,續簽時亦有72%高才配偶沒在港工作。
高才通計劃推出後,屢被質疑遭人濫用,過往更有空殼公司之類的假工作證明,入境處助理處長(簽證及政策)翁榮楨表示,如當局對於申請人資料有懷疑,會進行突擊巡查,強調作出虛假陳述風險高。當局又會檢查申請人稅單、強積金之類的證明文件,驗證相關工作的真確性。至於部分申請未獲批准,原因大多數為資料不完整,以及申請人未能應入境處要求補交所需文件。部分佣金制或收入不穩定的高才,續簽時可能會被拒。
孫玉菡又指,成功續簽的高才的月薪工資中位數為4萬元,比本地人兩萬多元高。首25%的高才月薪更達8萬元;首10%達12萬元或以上;最高的1%達到30萬元。被問到獲批續簽的高才的最低月薪,孫玉菡補充,最低5%的月薪為兩萬元或以下,因為會計或院校科研之類的行業,起薪點較低,他們多數為C類人才。孫玉菡表示,相關人士在香港有收入,需要交稅,為本港經濟注入實質競爭力,是本港「額外的納稅人」,但要和稅局確認實質金額。
當局又表示,續簽高才主要集中從事商業及貿易(23%)、金融服務業(19%)、以及創新科技領域(17%)。孫玉菡肯定,高才來港有助本港創新科技發展,很多來港高才有科研背景。勞福局副秘書長(人力)曾裕彤則補充,11%高才為保險經紀行業,而部分人是精算師或管理層;另外建築測量行業、教學科研、公關等職業則介乎2至4%;17%為零碎的其他類別。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
http://orientaldaily.on.cc/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