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行政院長是誰?」馬西屏曝失憶 醫師教分辨老化與失智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9小時前 • 發布於 9小時前 • 楊依嘉

資深名嘴馬西屏近日在社群公開自己「失憶十年」的心路歷程,從忘了行政院長名字、熟記的古詩詞、看過的電影情節,到節目上卡詞講不出來,雖然已接受腦部檢查並無重大異常,但記憶力退化仍持續惡化。馬西屏分享自己這十年來對失憶的觀察與經驗,提出「十大防治失憶心法」,引發網友與醫界熱議。

「我怕連自己是誰都會忘記」失憶十年讓他對生活產生焦慮

馬西屏坦言,最早是在錄製政論節目時發現自己記憶出現狀況,「竟然忘了行政院長是誰!」之後逐漸常常講話講到一半卡住,主持人只要看到他停頓,就會立刻補上。

記憶模糊不僅出現在節目上,生活中也愈來愈頻繁,「以前滾瓜爛熟的杜甫〈登高〉背不起來了」、「昨晚看了床頭書,今天打開完全忘了內容」、「老婆說這部電影我們一起在電影院看過,我卻完全沒印象」。

即使去醫院做了完整的腦部檢查,並無明顯病灶,他仍無法忽視記憶力退步的現實。

老化還是失智?醫師教你一招辨別

馬西屏的狀況是否屬於失智症?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醫師指出,失憶與失智並不相同,若只是偶爾健忘、提醒後能想起來,可能是正常老化;但若提醒後仍無任何印象,則要特別注意。

失智是一種退化性疾病,會隨時間惡化,患者會忘記曾經做過的事。舉例來說,「老化者可能會說好像吃過水果,是香蕉吧?」但失智者則會說「沒有吃東西」,因為那段記憶是空白的。

曹汶龍也提醒,阿茲海默型失智症一年內就可能從單純忘記事情進展到迷路、無法生活自理,若發現記憶問題影響到日常生活,應及早就醫評估

醫師建議的「預防失智5守則」

馬西屏表示,請教了很多醫師,建議預防失智的五大原則為:

  • 動腦:進行邏輯、推理或遊戲類活動,如麻將、圍棋、橋牌等
  • 規律運動:穩定提升大腦血流與認知活性
  • 健康飲食:均衡攝取天然食物、避免加工與高糖飲食
  • 社交互動:與人連結減少孤獨感、刺激思考
  • 持續學習:讓大腦持續活躍、接受新知挑戰

馬西屏努力嘗試後 自加「5項拯救記憶法」

儘管自己在上述5項都做得非常積極,他仍感到記憶退化持續惡化,因此額外提出5點自我觀察:

  • 器官保健:我以前高血壓不吃藥、膽固醇不治療,影響到腦細胞,跟我的失憶有關連,明白了後我開始吃藥。但這也是兩難的問題,我從三年多前開始吃膽固醇藥,一年半前開始加重份量,效果極佳,我的壞膽固醇從141降到41,總膽固醇才80,但是膽固醇太低也會影響到腦細胞,真難!(一切請照醫囑行事)
  • 慎用麻醉:年紀大了以後陸續做了幾次手術,手術過程的麻醉可能造成影響。所以我勸告年紀大的朋友,做腸鏡很不舒服,做無痛的無可厚非,但不是高危險群的不要常做(最多最多三年做一次),如果只做胃鏡,千萬不要做無痛的,忍忍不適就可以了,那種強制麻醉會傷腦細胞的。(肌肉麻醉沒關係,強制睡覺的謹慎)
  • 改善睡眠:所以有的安眠藥能不吃就不吃,用其他方式代替(我用精油就不錯)。但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如果睡眠不好,還是一定要吃安眠藥,睡眠不好比安眠藥更傷腦細胞,我認為我就是常熬夜可能跟失憶有關,所以我現在都不敢熬夜了。而且失眠會讓心情憂鬱,更傷腦細胞。
  • 控制壓力:節目與教學過量,好強、求好心切,導致後來有輕微的恐慌症,給自己太大壓力是我失憶的重要原因之一。
  • 穩定情緒: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情緒跟自體能量有關。我從五年前開始宣布不再上節目談政治問題,就是要從情緒裡面跳脫出來,做一個完整的自我。

麻醉會傷腦嗎?專家澄清:無痛內視鏡未有定論,不宜過度解讀

馬西屏提到,他懷疑自己失憶與年長後多次接受麻醉有關,並提醒民眾「非必要不要常做無痛胃鏡或腸鏡」。但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醫師則指出:

全身麻醉確實被認為與失智風險有關,但目前尚未確認是哪一種藥物造成傷害,也沒有特定替代藥。

他進一步說明,無痛腸胃鏡使用的是鎮靜劑,不屬於插管與肌肉鬆弛劑等「深度全身麻醉範圍,目前尚無研究證實其與失智有直接關聯,因此不能一概而論,或全面否定無痛檢查

醫師建議:有自覺記憶力退化,就值得關注

儘管麻醉與失憶的關聯仍待釐清,但徐文俊肯定馬西屏提出的警訊:

「個案若自覺記憶退步,確實值得自己與家人關注,也建議持續維持正常社交、規律運動與認知活動,必要時尋求醫療協助。」

文 / 楊依嘉、圖 / 巫俊郡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76歲侯孝賢罹患阿茲海默症!醫師:多活動延緩病程惡化

Heho 健康(台灣)

阿滋海默症患者的大腦退化7階段

Heho 健康(台灣)

每千人就有一名「年輕型失智症」!養生名醫2關鍵預防腦退化

Heho 健康(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總是手滑握不住東西?小心是健康警訊!物理治療師推6招練握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橄欖油不適合高溫烹調?炸油可以重複用幾多次?醫生揭橄欖油2大優勢

am730

大腸癌擴大篩檢半年突破103萬人 實證證明:定期篩檢可降低發生率

台灣健康醫療網

【退休生活】港人平均壽命88.1歲 您準備好迎接退休後第二人生未?

高燒 Gofever

4 大代謝差警訊,恐釀心血管疾病!營養師教你怎麼聰明吃

Heho 健康(台灣)

洋葱是超級護腎食物 醫生親解:「這樣吃」才對

am730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靠玻尿酸撐得住嗎?醫師:只是止痛,解方是運動

Heho 健康(台灣)

AI智慧醫療前進離島 北市聯醫推動北竿鄉全人整合照護

NOW健康(TW)

國衛院、部桃研發「手部衛生行為監測系統」 監督醫護落實洗手防院內感染

台灣健康醫療網

深層睡眠利於養顏美容排毒! 中醫師傳授3招幫助好眠

NOW健康(TW)

長庚研發冷凍槍治療消除良性口腔血管病變 登國際期刊

NOW健康(TW)

擺脫惱人鼻過敏、鼻塞、打呼免開刀 門診手術快速解決

NOW健康(TW)

師大女足「抽血換學分」惹爭議!該如何拒絕不合理的人體研究?

康健雜誌

女性出現「日常疲勞感」拉警報!心臟衰竭死亡率高男性一成

Heho 健康(台灣)

異位皮膚炎頻繁復發好困擾 醫:長效針劑助穩控病情

台灣健康醫療網

第4次視力革命!大學眼科引進EVO ICL「新型」植入式隱形眼鏡 為中高度近視患者帶來福音

NOW健康(TW)

逾 2.5 萬兒童疑發展遲緩!篩檢服務上路滿週年,家長 3 步驟掌握孩子成長進度

Heho 健康(台灣)

酷熱天氣要預防中暑 夏天戶外活動要做五件事

am730

失智症不再無解? 新藥登台助早期患者延緩病程、提升生活品質

台灣健康醫療網

9歲男童高燒不退長出「草莓舌」 醫確診是猩紅熱作怪

NOW健康(TW)

砧板刮痕滿布菌 1款材質恐菌量千倍級增長 醫生教5招清洗保養砧板

am730

53歲男心臟「雙重爆擊」 微創手術免開胸3天就出院

中天新聞網

炎炎夏日吃西瓜不只消暑!最新研究曝:還能保護心臟健康

中天新聞網

34周她第一次產檢 剛證實懷孕…小孩下月要出生了

中天新聞網

口腔血管瘤新療法! 「冷凍槍治療」健保給付又安全

中天新聞網

檸檬皮別浪費 入菜兩妙招風味再升級

中天新聞網

27%產婦死於產後出血! 醫師提醒「4大高風險族群」勿輕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師大女足連兩周1天抽3次血!蘇一峰:絕對是傷害

中天新聞網

長輩睡不好認知功能易出問題!台灣長庚醫院研究揭睡眠質素與腦淋巴關係

am730

追夢70年,75歲的他終於上雲霄!「飛機王」賴光哲的飛行人生:不只向上,更向前

康健雜誌

肌少症不只因老化! 新研究:腸道荷爾蒙影響肌肉生成

NOW健康(TW)

颱風後菜價飆漲,還可能買到臭魚爛菜?專家傳授「買對不買貴」採購心法

康健雜誌

吳博君逝世|資深演員吳博君逝世,終年69歲。生前力抗漸凍人症7年,即睇6大患漸凍人症先兆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青花菜炒蒜頭助健康 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中天新聞網

逛街途中突遭車撞! 她靠「這套治療組合」提升癒合效率

台灣健康醫療網

人格導向訓練效果更佳?英研究:你可能還沒找到適合的運動方式

VOCO News

做運動都補唔返 坐得多傷身 心血管病風險隨時來襲

am730

研究:75歲以上高齡駕駛 致「脆弱用路人」死亡率最高

NOW健康(TW)

日頭炎炎補水不足 當心泌尿結石找上門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