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穿梭國際影壇 直認返內地拍戲有一考慮因素
內地女星范冰冰正身在日本出席《第3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活動,期間接受美國電影雜誌《The Hollywood Reporter》採訪時,就被問到是否有意重返中國影壇,佢即回答唔係難唔難嘅問題,大談現今中國電影缺乏多樣性題材。
對於因為逃稅風波,導致有5年未有於國內接戲,范冰冰表示反而係為自己開咗一扇窗:「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一份禮物。」今次帶挈佢入圍台灣金馬獎嘅新片《地母》,更令佢遇見以往未接觸過嘅主題跟合作對象,呢5年亦成為佢暫停與吸收養分嘅時光:「當一個演員就是不斷表達、輸出,但很少有機會吸收新的體驗。」喺冇拍戲期間,佢承認自己更能理解了人生,特別係生活中嘅困難、無法實現嘅種種:「有些人面對困難就會想放棄,但勇敢的人會變得更強大。我想我是屬於勇敢的人。」更深明「觸底才能反彈」嘅道理:「跌入谷底,給了我抵抗、勇氣,還有情感的新深度,那是憤怒、無助、痛苦,這都成了演員的養分。沒有這樣的情緒,就無法扮演新的角色。我還是被女性在生命中掙扎的題材所吸引,我想拍更多藝術電影。」
當被問到「還想在中國拍電影嗎?」,佢即表示問題在於如今嘅中國電影缺乏多樣性,並語帶保留表示:「現在的觀眾更喜歡短劇——一分鐘一集,可以在上廁所時刷完。人們不再願意安靜地坐在黑暗的戲院裏做夢。這是巨大的損失,不只在中國,全世界都如此。如果我再回去拍戲,我希望那是一部我真正對角色有感覺的作品。當然,中國還有人在拍藝術片,但愈來愈困難。藝術電影的市場環境很差,票房很難涵蓋成本。像賈樟柯、張律這樣的導演,還有很多『第六代』或新一代的年輕導演,都需要真正的支持。」
佢又引用數據,提到中國電影10月的票房居然比2014年同期還要低。佢提到歐洲有專門資助藝術電影拍攝跟戲院嘅資金,畀藝術電影有生存機會:「以前當我在中國拍藝術片的時候,還有一個很健康的觀影生態,有些人甚至可以在票房上達到人民幣10億元,但那個環境幾乎消失了。」
談及前往馬來西亞拍攝《地母》的契機,范冰冰表示自己睇過導演張吉安前兩部作品 ——《南巫》及《六月雪》,認為其影像語言獨一無二,即使兩人見面時,《地母》劇本尚未完成,張吉安都必須對佢口述成個故事,令范冰冰深受感動:「她白天忙於務農、晚上卻是解降師:這是迷人又複雜的角色。」
佢又承認《地母》最難嘅部分就係口音、亦係最關鍵要素,因為當地中文腔調同佢本身習慣截然不同:「一開始我一個字都聽不懂,這簡直像是從頭學習英文。片中我不得不說5、6種不同的方言,所以開拍前3、4個月,我每天都靠導演替我特別錄音來練習,每隔幾天就用視訊會議檢查進度。4個月後開拍時,我甚至不需要看劇本,每一句台詞都已經印在腦海了。」至於片中務農種田的部分,佢則提前抵達拍攝地馬來西亞吉打,同當地農民一齊生活,學習如何種植水稻、同水牛一齊工作:「最難的部分是下田,因為有蛇、昆蟲跟許許多多的蚊子,往往一天結束後,全身都被叮咬。但我告訴自己,這是過程的一部分,這是當地人生活的現實。」
除《地母》外,范冰冰亦剛喺日本完成導演王穎(Waye Wang)新片《Diary of A Mad Old Man》,同日本演員中川雅也、愛爾蘭演員蓋布瑞拜恩(Gabriel Byrne)合作,強調自己片中百分之80都係日語台詞。范冰冰大讚今次合作嘅多位對手:「我剛和導演王穎以及中川雅也在日本拍完一部電影,改編自谷崎潤一郎的小說——一個關於老人與年輕女子的奇異而唯美的故事。王導用他獨特的電影語言以現代視角重新詮釋了它。我和中川雅也有很多對手戲,他真是個傑出的演員,是日本的國寶級人物。和他一起演戲感覺不像在演,而是一起「生活」在故事裏。我希望觀眾能看到這部特別而近乎魔幻的電影。我的台詞約80%都是日語,所以又學了一門新語言!」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