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孩子吃糖】孩子想吃糖 媽媽總是答應不加以限制 她分享背後原因 家長也力挺這做法

MamiDaily

更新於 09月26日11:00 • 發布於 09月26日07:00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在許多家庭裡,孩子想吃糖果時,父母往往陷入兩難:一方面擔心甜食吃多對健康不好,另一方面又怕太嚴格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來自美國費城的一位媽媽 Johanna Kulp,卻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她總是答應孩子吃糖,而且不特別設限。這樣的做法引發熱議,不少家長看完後反而大表支持。

美國媽媽Johanna Kulp總是答應孩子吃糖,而且不特別設限

Photo from IG @johannakulp.lcsw

媽媽:不把糖妖魔化

Kulp 在社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驗。她回憶,有一次兒子在棒球練習前拿了一個杯子蛋糕當點心。過了一小時,她提醒兒子要再補充一些能量,結果兒子又抓了一包小熊軟糖。

「我知道很多父母會立刻喊:『天啊,不能再吃糖了!』」Kulp 在影片中說,「但我不會這樣做,因為如果我們把糖妖魔化,反而會讓孩子更渴望,甚至變成一種控制問題。」

如果把糖妖魔化,反而會讓孩子更渴望,甚至變成一種控制問題

Photo from IG @johannakulp.lcsw

引導式直覺飲食

身為飲食失調治療的專業社工,Kulp 把「所有食物都適合」的理念帶入家庭。她解釋,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療時,都帶著從小累積的「食物羞恥感」,而這通常與甜食或零食被嚴格限制有關。

「過度管控會讓孩子更執著,甚至會偷偷吃、藏著吃。」Kulp 表示,「所以我選擇教孩子用『引導式直覺飲食』來面對零食,學會分辨自己真正的飢餓感,知道什麼時候吃、什麼時候停下來。」

她分享,自家孩子也很喜歡萬聖節要糖果或夏天去海灘吃冰淇淋,但有時候吃到一半,他們會因為覺得飽了或分心了,自然就停下來。她笑說:「通常到十一月,我家還會剩下一大籃萬聖節糖果得想辦法處理。」

過度管控會讓孩子更執著,甚至會偷偷吃、藏著吃

Photo from MamiDaily

不是放縱 而是建立信任

Kulp 強調,她並不是放任孩子無限制吃糖,而是透過陪伴與引導,建立一種信任感。「我會用『引導』的方式去配合孩子,讓他們知道父母會答應,但同時也要幫助他們理解,身體在飽的時候就要停下來。」

營養師 Yvette Hill 也支持這種做法。她提醒,父母不該將食物簡單分成「好」或「壞」,因為那會破壞孩子與食物的關係。「與其剝奪,不如增加營養豐富的食物選擇。」她建議,父母可以讓水果或健康點心更容易取得,或帶孩子一起去超市挑選水果,甚至和孩子一起動手做水果冰棒。

並不是放任孩子無限制吃糖,而是透過陪伴與引導,建立一種信任感

Photo from MamiDaily

家長反應熱烈

Kulp 的影片很快累積超過 50 萬次觀看,吸引大批家長留言支持。「真的需要看到這個,讓我更懂得怎麼面對孩子吃糖的問題!」有網友寫道。也有人補充:「這方法對我家老大超有效!」更有讀者感觸很深:「小時候我和食物的關係被破壞,所以很感謝你用這麼中立又細膩的方式分享。」

Kulp 認為,在零食充斥的環境中,父母不需要用嚴格的控制去面對孩子,而是要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飲食關係,讓甜食不再是禁忌,也不再帶來羞愧感。

延伸閲讀:

【教學困難】不滿媽媽教細老功課態度 決定自告奮勇教弟弟 結局出乎意料 網民大讚很有愛

延伸閲讀:

【真金戒指】 幼稚園男童拿金戒指回校送女同學 家長見到發現唔對路 即時通知老師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Instagram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DSE考生】新一輪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 10.9起接受報名 邊類學生可以參加?

MamiDaily

【人工智能】小學子女應不應該用AI做功課? AI是學習夥伴 亦潛在4個學習危機

MamiDaily

【教學困難】不滿媽媽教細老功課態度 決定自告奮勇教弟弟 結局出乎意料 網民大讚很有愛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