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公屋富戶入息上限】最新公屋租戶及富戶入息及資產上限與申報須知。富戶置業有何出路?
近年香港房委會持續調整公屋富戶政策,現行規定要求租戶每兩年進行一次入息及資產申報。隨著政策收緊,不少公屋住戶需要及早規劃置業方案。本文將詳細解析最新富戶標準及可行的置業途徑。
房屋事務委員會將於2025年3月討論調整2025-2026年的公屋入息及資產上限,根據立法會文件,建議2025年調整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細節如下:
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最新修訂)
一人家庭
- 每月入息限額:13,090元
- 資產淨值限額:291,000元
二人家庭
- 每月入息限額:20,230元
- 資產淨值限額:394,000元
三人家庭
- 每月入息限額:25,100元
- 資產淨值限額:514,000元
四人家庭
- 每月入息限額:31,000元
- 資產淨值限額:600,000元
五人家庭
- 每月入息限額:38,650元
- 資產淨值限額:666,000元
六人家庭
- 每月入息限額:45,440元
- 資產淨值限額:721,000元
七人家庭
- 每月入息限額:49,930元
- 資產淨值限額:770,000元
八人家庭
- 每月入息限額:55,830元
- 資產淨值限額:805,000元
九人家庭
- 每月入息限額:61,570元
- 資產淨值限額:892,000元
十人或以上家庭
- 每月入息限額:67,180元
- 資產淨值限額:961,000元
公屋富戶政策 | 公屋住戶幾時要申報?
是否擁有香港住宅物業:每2年需要向房委會申報一次。
公屋居住滿10年的住戶:每2年進行一次申報家庭入息及資產。
公屋富戶政策 | 需要申報甚麼內容?
公屋戶主及所有家庭成員由入住公屋開始,每2年須向房委會申報:
- 是否擁有香港住宅物業
- 是否經常持續居住於公屋單位內
- 是否遵守與居住情況相關的租約條款
公屋富戶政策 | 須申報入息項目
- 受僱收入(稅前)(包括在海外工作的家庭成員的收入)
- 僱主提供的津貼(包括教育津貼、房屋津貼等)
- 自僱收入及經營業務收入
- 定期存款、保險及各項投資所得的每月平均利息、紅利及股息等收入
- 土地/物業等的收入
- 商用車輛收入
- 按月收取的退休金
- 其他任何收入(例如:個別家庭成員的綜援金、非同住親友的資助、離婚贍養費等)
公屋富戶政策 | 資產需要申報的項目
- 存款、現金及借出的貸款
- 投資
- 經營業務
- 車輛
- 的士/公共小型巴士牌照 (連車輛)
- 物業(例如:商業、工業用途物業、停車位等)
- 土地
公屋富戶政策 | 公屋富戶處理機制
家庭類型及入息範圍
一般家庭
入息超過公屋入息限制2倍但不高於3倍
處理方法:住戶須繳交倍半淨租金/暫准證費另加差餉
公屋入息限額3倍但不高於5倍
處理方法:住戶須繳交雙倍淨租金/暫准證費另加差餉
公屋入息限額5倍
處理方法:超逾指定限額之住戶須遷出現居公屋單位
公屋入息限額100倍
處理方法:超逾指定限額之住戶須遷出現居公屋單位
所有成員皆年逾55歲的小家庭
公屋入息限額5倍
處理方法:超逾指定限額之住戶須遷出現居公屋單位
公屋入息限額100倍
處理方法:超逾指定限額之住戶須遷出現居公屋單位
公屋富戶政策 |申報方法
每年4月,房委會會向租戶發出申報表,需在1個月內完成。申報表內容包括:
- 香港住宅物業
- 家庭入息
- 家庭總資產淨值
豁免富戶政策人士
以下人士可獲豁免富戶政策:
- 所有成員年滿60歲或以上
- 所有成員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金
- 所有成員合資格申領/正在領取社會福利署發放的傷殘津貼
- 所有成員由上述類別以不同組合組成
- 持合租租約共住一單位
公屋富戶政策 | 綠表人士的置業途徑
如預料將來需要由公屋單位遷出,作為綠表人士,可以考慮以下選擇:
- 購買未補地價居屋及未補地價公屋
- 公屋租戶購入二手物業後,子女可以繼承物業,達至傳承效果
- 日後可補地價放租:購買二手居屋後,可補地價再把物業放租
- 按揭方面,最長還款期可達30年,並可申請H按或P按按揭